鼠害研究

您的位置:首页 > 鼠害研究

高原鼠兔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5-17 16:14:42   浏览:

     高原鼠兔,别名 黑唇鼠兔,鸣声鼠、阿乌那(藏名音译),属于兔形目Lagomorpha鼠兔科Ochotonidae。Ellerman(l959)曾将其列作达呼尔鼠兔O. daurica,现已确定与达呼尔鼠兔分别为不同的物种。
 一、分布与危害
       高原鼠兔系青藏高原特有种,除广布西藏、青海、甘肃南部和四川西北部的高山、草原草甸、草甸草原、高寒草甸及高寒荒漠草原外,新疆也有分布。国外分布印度、尼泊尔和伊朗东部。
       高原鼠兔危害主要表现在:一是鼠兔所喜食的是禾本科、豆科及杂类草中的优良牧草,鼠兔还可伤及牧草的根系。二是鼠兔构建洞道的活动和在枯草期为取食牧草地下根茎而进行的挖掘所掏出的土覆盖了牧草,使优质牧草萎黄死亡,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破顶土盖能力强大的杂草类,导致植被退化性的演替。三是鼠兔的挖掘可造成原生草皮成受害,并可造成土壤含水率的下降和肥力的递减,从而导致草场的沙化、荒漠化,形成大片寸草不生的“黑土滩”和土坑,对牧场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四是纵横交错的洞道常常会照造成牲畜路过时下陷而骨折。
       鼠兔对草场危害阶段:轻度危害,即破坏草场面积占5%~30%;中度危害,破坏草场面积占31%~60%;重度危害,即被破坏的草场面积占61%~90%;极重度危害,即达100%草场面积被破坏。从轻度危害到极重度危害阶段的鼠坑面积占草场总面积百分率依次为15%,45.5%,85%和100%。
       高原鼠兔还传播森林脑炎、类丹毒、流行性出血热、Q热。在侵入喜马拉雅旱獭洞穴后,也可感染鼠疫。
二、形态
       体型较大,体重可超过200g,雄性平均体重143.48g,最大是7月份捕获的217g,最小为7月捕获的50g;雌性平均体重为143.33g,最重为7月捕获的221g,最轻为5月份捕获的32g。体长120mm~190mm。耳小而圆,耳长22mm;耳壳具明显的白色外缘。后足长通常28mm~35mm,后肢略长于前肢,前后足的指(趾)垫常隐于毛内,爪较发达。前足指爪长达8mm,后足指爪最长6mm。须较短而不及耳的中部。雌鼠乳头3对。无明显的外尾。全身毛长而蓬松,吻钝。有白色边缘。
       高原鼠兔一般夏毛色深,毛短而贴身;冬毛色淡,毛长而蓬松。夏季上体呈暗沙黄褐色或棕黄色。上下唇及鼻部黑褐色。耳壳背面淡黑褐色,具白色耳缘。颈背淡色块斑明显。下体淡黄色或近乎白色。足背土黄或污白色。冬季毛色呈淡沙黄色,体侧色泽更为浅淡。

  高原鼠兔.png

图  高原鼠兔(李波摄影)

       高原鼠兔可以分为5个年龄分组:
       I(幼体):雄性体重在20g~91g,平均体重为52.31g;雌性13.6g~82g,平均49.18g。
       II1(亚成体1):雄性体重为63g~181g,平均为112.75g;雌性体重61g~154g,平均为104.37g。
       II2(亚成体2):雄性体重为91g~195g,平均为142.39g;雌性体重90g~176g,平均为125.12g。
       III(成体):雄性体重为107g~245g,平均为167.02g;雌性体重93g~216g,平均为145.45g。
       IV(老体):雄性体重为109g~245g,平均为169.07g;雌性体重104g~215.5g,平均为157.25g。
三、生活习性
(一)栖息地
       主要栖息于海拔3100m~5100m间的高原草原、高山草甸草原、高原草甸、高寒草甸及高寒荒漠草原带。在谷地灌丛草原带只居住在灌丛外围的草地上,绝不进入灌丛。它们在山间盆地、湖边滩地、河谷阶地、山麓缓坡、山前冲积扇、溪边及碎屑石砾山坡营群居生活。白昼活动。多在草地上挖密集的洞群,洞口间常有光秃的跑道相连,跑道宽为10~12厘米。
(二)洞穴
       洞穴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为简单洞系,即临时洞,洞道浅而短,在地面只有1~3个洞口,这种洞穴在夏季(7、8月)较多。另一种为复杂洞系,每个洞系有5.6个洞口,多达14个洞口,洞口直径8cm~12cm,占地面积大,洞道复杂且分支多,洞道长,平均为13m,最长可达20m以上。每一洞系平均有盲支6.2条,平均深度为32.8cm,深者可达60cm。在复杂洞系内有一主巢室,往往处于整个洞系的最深处,平均离地面44.8cm,是其越冬、育幼的场所,由柔软的枯草构成,呈椭圆盘形。巢的内壁常垫有牛、羊毛。部分洞系的洞道成上下两层的布局。洞系所在的地面常有大小不一的凹池分布,其内常贮有直径2.5mm的圆球形粪便,每洞系平均有这样的便池7.9个。洞口附近也常有球形粪便。
(三)食性
       典型的植食性种类,以各种牧草为食,尤其是喜食鲜嫩多汁的绿色部分。最喜食单子叶牧草。尤为喜食禾本科、莎草科的早熟禾、扁穗冰草、披碱草、异穗苔草、小蒿草、针茅、阿尔泰狗哇花、多裂委陵菜、多枝黄芪等等优质牧草。
      食量很大,1只成年鼠兔平均采食鲜牧草77.3g,其日食量占体重的52%。一只成年鼠兔在牧草生长季节的四个月期间,消耗牧草9.5kg,56只成年鼠兔对牧场的危害相当于一头藏系绵羊一日的饲草量。
(四)活动规律
       白天活动。不冬眠。气温低时,洞外活动时间短,出洞晚而入洞早;反之,出洞提前、入洞推迟,正午活动减少。活动距离不大,活动半径约50m,但常在离洞口20m以内。未见迁徙现象。
(五)繁殖特征
       春季4月初开始繁殖,4月下旬~6月上旬为繁殖高峰期,8月份结束繁殖。每年约繁殖1~2次,妊娠期21d~24d,平均为22.5±0.9d,胎仔数多为3~8只,平均4.8只;鼠兔性比不同年份、不同月份,经常变化。
四、种群动态  
(一)年度降雨对高原鼠兔数量的影响
       高原鼠免种群数量与年降水量在年际变化的总体趋势上呈正相关;表现出较强的趋同性,年度吻合率达70%。意味着在一定的范围内,降水有利于其群数量增长。但由于年降水量代表的是某一年度降水的总水平,具体情况还应根据降水的时段及降水强度、形式等作出综合分析。

高原鼠兔

图 年降水量与高原鼠兔的关系(张卫国等,1999)

(二)种群数量的季节波动
       高原鼠兔种群数量季节变化明显。5月~7月,种群数量持续增高,7月~9月则呈下降趋势。9月至翌年4月为迅速下降期。

高原鼠兔

      图1989年~1991年高原鼠兔种群季节数量动态(聂海燕,2005)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在西藏那曲地区高原鼠兔种群数量年内波动为单峰形,繁殖高峰期之前的3月~4月为低谷期,7月~8月份达数量最高峰;与青海类似,其间数量变化可达10倍以上。
(三)种群数量年度波动

高原鼠兔

图 高原鼠兔的年度变化(梁杰荣等 1989)

       高原鼠兔种群密度徘徊在每公顷82.4~128.4之间,年间种群数量波动不大,没有出现明显的周期变化。在气候和食物都适宜鼠兔的条件下种群数最保持和稳定一定的水平。
六、防治方法
       化学灭鼠最佳时期在青海为春(3月~4月)、冬(11月~12月)两季,尤其是春季正是繁殖高峰前期。值得注意的是大面积灭鼠后的扫残问题,如不进行消灭残存鼠,鼠数量容易在短时间内恢复。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特杀鼠2号、敌鼠钠盐、杀鼠醚等用浸泡法配制成0.02%青稞毒饵,按鼠洞投放。如鼠兔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产生抗性,则可改用急性毒性更强的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如溴敌隆、大隆等,但毒饵应完全投放置鼠洞内。
       利用鼠类天敌灭鼠。高原鼠兔主要天敌有香鼬、艾虎、狐狸、赤狐、大鵟和鸮等。研究表明一只艾虎一年可消灭鼠兔1554只,一只鹰日食5只鼠兔。每只香鼬平均每日捕杀成年鼠兔2.75只,可见香鼬是鼠兔名符其实的天敌。保护天敌动物,严禁乱捕滥猎,有利于发挥它们与害鼠之间互为掉节因子、维持生态平衡、抑制种群密度增长的积极作用。
       在草地上设置鹰架对鹰类活动提供了栖息、睐望、采食场所。因为鹰在鹰架上居高临下,又可停歇观察猎物,便于捕食。鹰架招引了鼠类天敌,试验区的有效洞口数相对降低。不同的布局其降低程度不同。表明鹰架招鹰控制高原鼠兔具有初步的效果,说明这种生物防治方法对草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建立鹰墩鹰架利用天敌控制鼠兔作用显著。招鹰灭鼠只能用于控制低密度鼠兔,不能用于高密度鼠兔成灾时防治,且不得在招鹰灭鼠使用杀鼠剂,以防误伤天敌。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管理员登录 /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