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2020年全国农区鼠害发生趋势预报

来源:全国农技中心农药与药械处   发布时间:2020-04-10 16:43:56   浏览:

 \

   据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各级植保部门和科研院校有关专家会商分析,预计2020年全国农区鼠害总体呈中等发生(3级)、局部偏重(4级)趋势。东北、华南及西北部分地区呈偏重至大发生态势(4~5级),中部大部分地区呈偏轻至中等发生(2~3级)。预计全国农田鼠害发生面积2666.7万hm2左右,比2019年增加93.3万hm2。其中,重发面积(鼠密度超过8%)420万hm2,比2019年增加133.3万hm2。农区鼠害进入种群密度恢复期,发生程度稳中有变,田间鼠密度相对平稳,但农林、农牧交错地带,湖区、库区和沿江(河)流域,山区(半山区)以及种植业结构调整后种植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的地区,稻田综合种养区,南繁育种基地等呈加重发生态势。总体呈现种植业调整地区农田优势鼠种演替、发生范围扩大、高密度种群点片发生、局部地区危害损失加重。
1 发生趋势
1.1农田鼠害

   1)华北地区大部偏轻至中等发生,东部和北部偏重发生。其中,北京、天津轻发生(1级);河北南部、山西南部偏轻发生(2级),河北北部张家口、承德地区大部中等发生(3级),部分农牧交错区偏重发生(4级),河北东部秦皇岛局部地区偏重发生(4级);山西永济市、芮城县、平鲁区等地棕色田鼠偏重至大发生(4~5级),吕梁山脉、恒山山脉丘陵地区中华鼢鼠偏重发生至大发生(4~5级);内蒙古大部偏轻发生(2级),赤峰市、锡林郭勒盟、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呼伦贝尔市、通辽市等盟市的部分旗(县)农牧交错区中等至偏重发生(3~4级)。预计发生面积,北京6.7万hm2,天津13.3万hm2,河北100万hm2,山西120万hm2,内蒙古73.3万hm2
   2)东北地区大部中等至偏重发生,局部地区大发生。其中,辽宁中等发生(3级);吉林大部中等到偏重发生(3~4级),东部部分地区以及长春、吉林、辽源、松原、白城等地区的山区、半山区、沿河流域以及农林农牧交错区等地偏重至大发生(4~5级);黑龙江大部偏重发生(4级),哈尔滨、佳木斯、黑河、齐齐哈尔市西部的农草交错区、沿江流域及蔬菜和经济作物地区大发生(5级)。预计发生面积,辽宁91.3万hm2,吉林242.9万hm2,黑龙江333.3万hm2
   3)西北地区大部偏轻至中等发生,局部偏重至大发生。其中,陕西大部偏轻发生(2级),渭北旱塬部分乡镇、浅山丘陵区、陕北部分果园和苗木基地中等至偏重发生(3~4级);甘肃、宁夏大部偏轻发生(2级),甘肃大部中华鼢鼠偏重发生(4级),甘肃平凉市的静宁县、崆峒区、崇信县,庆阳市的镇原县、环县、正宁县、环县,定西市的安定区、通渭县、临洮县、岷县,天水市的麦积区、秦州区中等至偏重发生(3~ 4级);宁夏大部偏轻发生(2级),宁南山区山林与山地相邻区,中部地区同心、海原、盐池等农牧交错区中等至偏重发生(3~4级);青海大部偏重发生(4级),门源县、海晏县、刚察县、共和县、祁连县、贵南县、同德县、兴海县、乌兰县、德令哈市、都兰县、湟源县、湟中县、大通县、互助县、平安县高原鼢鼠偏重到大发生(4~5级);新疆(含兵团)大部偏重发生(4级),喀什地区疏附县、莎车县、伽师县、疏勒县、英吉沙县,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库车县、拜城县、温宿县、新和县,和田地区和田市、和田县、皮山等地偏重至大发生(4~5级),新疆兵团四师昭苏、新源、伊宁、五师84团、九师塔城、十师阿尔泰垦区等退耕还林地、玉米播种区域及粮食种植区偏重发生(4级)。预计发生面积:陕西77.7万hm2,甘肃70万hm2,宁夏6.7万hm2,青海30万hm2,新疆(含兵团)78.7万hm2
   4)华东地区大部偏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其中,上海、山东、江苏、安徽、浙江大部偏轻发生(1~2级),安徽沿淮西部和皖东南地区中等发生(3级);浙江部分山区、半山区及城乡结合部中等发生(3级);江西大部偏轻至中等发生(2~3级),赣南、赣西、赣东北山区、农林交错区以及环鄱阳湖区域中等发生(3级);福建大部中等发生(3级),南平市西北部、莆田市大部以及部分甘薯种植区中等至偏重发生(3~4级)。预计发生面积:上海6.7万hm2,山东93.3万hm2,江苏126.7万hm2,安徽66.7万hm2,浙江33.3万hm2,江西112.0万hm2,福建62.7万hm2
   5)华中地区大部偏轻发生,局部中等至偏重发生。其中,河南、湖北大部中等偏轻发生(2级),河南豫东沿黄沙地小麦花生轮作区、豫西果园棕色田鼠中等至偏重发生(3~4级),河南东部大仓鼠种群密度增长较快,呈加重趋势;湖北江汉平原地区稻鱼(虾)综合种养区大部中等至偏重发生(3~4级);湖南大部中等发生(3级);湘南、湘西部分地区中等至偏重发生(3~4级);洞庭湖地区东方田鼠偏重发生(4级)。预计发生面积:河南110.0万hm2,湖北46.7万hm2,湖南166.7万hm2
   6)华南地区大部中等至偏重发生,局部地区偏重至大发生。其中,广东、广西、海南大部中等至偏重发生(3~4级),粤东、粤北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偏重至大发生(4~5级);广西全州县、兴安县、灵山县、鹿寨、八步区、防城区、北流市、宜州市、桂平市、平南县、上林县等地部分地区偏重发生(4级);海南临高、海口、儋州、东方、乐东、三亚等地部分地区以及南繁育种基地偏重至大发生(4~5级)。预计发生面积:广东136.7万hm2,广西126.7万hm2,海南12.0万hm2
   7)西南地区大部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其中,四川大部偏轻至中等发生(2~3级),川西高原农牧交错区、川南丘陵区偏重发生(4级);重庆大部中等发生(3级),渝东北、渝西地区以及长江沿江部分地区偏重发生(4级);贵州大部中等发生(3级),黔北、黔中、黔东大部分地区中等至偏重发生(3~4级);云南大部中等偏轻发生(2级),偏远山区和半山区蔬菜、果树、中药材种植区中等发生(3级);西藏大部中等发生(3级),拉萨、山南、日喀则、昌都、林芝等地农牧交错区中等至偏重发生(3~4级)。预计发生面积:四川153.3万hm2,重庆56.7万hm2,贵州50万hm2,云南61.2万hm2,西藏5.33万hm2
1.2农户住宅区鼠害
   预计全国农户住宅区鼠害总体呈中等发生。华北、华东、华南、华中大部、西北大部、西南大部为中等发生(3级),东北、西北局部地区偏重发生(4级),新疆南疆四地州部分区偏重至大发生(4—5级),山东、河南、江苏、湖北、甘肃、宁夏、陕西偏轻发生(2级)。预计全年发生1.02亿户,与2019年基本持平。
1.3鼠传疾病发生情况
   受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特别是2019年我国西部干旱地区的温度升高、降水明显增加,有利于鼠类种群密度的增加,加大了我国鼠疫等鼠传疾病的发生风险。2019年1—11月,全国共发生鼠疫5例、死亡1例,流行性出血热8753例、死亡38例,钩端螺旋体病210例、死亡3例。随着入春以后气温回升,我国大部分地区害鼠将进入主繁殖期,种群数量将不断增长,并随着播种等农事活动在农田与农舍间相互迁移,导致害鼠与人接触的机会增大,农村地区鼠传疾病发生风险增加。

\

2 预测依据

2.1北方鼠密度上升,种群呈恢复性增长
   据全国农区鼠害监测点监测,2019年秋冬季北方部分地区鼠密度上升。①华北地区。河北秋季最高鼠密度达13%。山西中条山沿线棕色田鼠一般有效洞数100~200个/hm2,最高可达500个/hm2,朔州等地中药材种植田中华鼢鼠平均有效洞数7~10个/hm2,最高达20个/hm2。内蒙古农田鼠密度在1.0%~10.0%,农舍鼠密度为1.0%~13.0%。②东北地区。辽宁省农田平均鼠密度为5.0%,农舍平均鼠密度为7%。吉林农田害鼠密度为2.0%~10.0%,最高18.0%,农舍害鼠密度为4.0%~11.0%,最高28.5%。黑龙江农田平均鼠密度为15.5%,农舍平均鼠密度为17%,农舍最高达45.0%,全省平均鼠密度在10%以上的重发面积达186.7万hm2以上。③西北地区。甘肃农田地上鼠鼠密度最高达12.4%,中华鼢鼠最高达24只/hm2,农舍鼠密度最高达8.3%。青海农田地上鼠鼠密度为3.8%~20.0%,高原鼢鼠等地下鼠最高达40只/hm2。新疆农田鼠密度为5.0%~15.0%,最高达23.0%;农舍鼠密度为8.0%~25.0%;最高达50%。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田鼠密度为0.5%~13.0%,农舍鼠密度为1.0%~14.0%。此外,各地应用TBS技术监测鼠害,青海92个TBS围栏5个月共捕鼠3014只;吉林公主岭市采用5个60m直线形TBS围栏5个月共捕鼠328只,长岭县采用4个60m直线形TBS围栏4个月共捕鼠171只;内蒙古正蓝旗2个矩形TBS围栏3个月共捕鼠23只;陕西周至县采用2个60m直线形TBS围栏6个月共捕鼠55只;新疆博乐市采用2个60m直线形TBS围栏5个月共捕鼠789只,温泉县采用4个60m直线形TBS围栏5个月共捕鼠801只。上述数据均表明,北方大部分地区田间鼠类活动频繁,部分地区鼠密度上升明显,田间种群呈恢复性增长。
2.2南方鼠密度稳定,局部鼠密度上升
   南方大部分地区鼠密度相对稳定,华南等局部地区鼠密度上升。①华东地区。江苏农田平均鼠密度为2.9%,淮北地区鼠密度最高达10.3%,农舍平均鼠密度为9.1%。安徽省农田鼠密度为1.0%~4.0%,农舍鼠密度为1.0%~4.1%。江西农田鼠密度为1.3%~7.8%,农舍鼠密度为1.2%~4.0%。福建农田鼠密度为1.0%~12.0%,农舍鼠密度为0.5%~9.0%,与历年同期基本持平。②华中地区。湖北、河南平均鼠密度在1.0%~3.0%之间,持续保持较低水平,但湖北部分稻田养虾地区鼠密度5.0%~10.0%,河南部分地区大仓鼠密度达10.0%以上,比历年同期明显上升。湖南秋冬季农田平均鼠密度为3.6%,农舍平均鼠密度为6.1%,与历年同期基本持平,洞庭湖地区东方田鼠鼠密度超过10%以上,呈明显上升趋势。③华南地区。广西农田鼠密度为0.6%~13.5%,农舍鼠害密度为0.8%~16.0%,呈上升趋势。广东农田鼠密度为3.1%-6.9%,最高20.0%,南雄市平均鼠密度在10.5%以上,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海南农田鼠密度为2.0%~16.0%,农舍鼠密度为2.0%~11.0%,其中临高平均捕获率为8.5%,三亚市最高捕获率达16.5%,临高、三亚等局部地鼠密度持续偏高。④西南地区。四川农田鼠密度为1.0%~7.0%,农舍鼠密度为0.6%~4.0%。贵州农田鼠密度为5.0%~10.0%,农舍鼠密度为5.0%~8.0%,云南农田鼠密度为1.0%~8.7%,农舍鼠密度为1.2%~17.3%,比历年同期基本持平。西藏农田鼠密度达4.1%,农户最高鼠密度达6.3%,比2019年同期略低。此外,湖北省江陵县三湖农场虾稻田采用4个60m直线形TBS围栏6个月共捕鼠36只;安徽霍邱县采用1个60m直线形TBS围栏5个月共捕鼠16只;贵州省共在余庆县、三都县、息烽县、都匀市、瓮安县、岑巩县、播州区、安龙县共安装TBS围栏15个,捕获鼠类1276只,平均每个围栏捕获鼠类85.07只。其中,封闭式TBS围栏7个,捕获鼠类584只,平均每个围栏捕获鼠类83.43只,开放式TBS围栏8个,捕获鼠类692只,平均每个围栏捕获鼠类86.5只。上述数据均表明,南方大部分地区鼠密度平稳,种群整体波动不大,部分地区鼠密度略有增长。

\

3 2020年主要优势鼠种和春季防治时期
   预计华南部分地区1月中旬至2月底即出现首次危害高峰期,南方大部分地区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严重危害期,北方地区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为严重危害期。
   华北地区以黑线仓鼠、褐家鼠、中华鼢鼠、长爪沙鼠、达乌尔黄鼠、棕色田鼠为主要优势鼠种,春季防治时期为4月上旬至5月上旬。
   东北地区以褐家鼠、黑线姬鼠、黑线仓鼠、大仓鼠为主要优势鼠种,春季防治时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中旬春播前。
   西北地区以褐家鼠、高原鼢鼠、中华鼢鼠、小家鼠、灰仓鼠为主要优势鼠种,春季防治时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中旬。
   华东地区以黑线姬鼠、黄胸鼠、褐家鼠、黄毛鼠、大仓鼠为主要优势鼠种,春季防治时期为3月中旬至4月中旬。
   华中地区以黑线姬鼠、褐家鼠、棕色田鼠、黄胸鼠、大仓鼠为主要优势鼠种,春季防治时期为3月上旬至4月中旬。
   华南地区以黄毛鼠、黄胸鼠、板齿鼠、褐家鼠、小家鼠为主要优势鼠种,春季防治时期为2月下旬至4月上旬。
   西南地区以黄胸鼠、短尾鼩、黑线姬鼠、褐家鼠、高山姬鼠等为主要优势鼠种,春季防治时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下旬。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管理员登录 /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