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害研究

您的位置:首页 > 鼠害研究

达乌尔鼠兔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5-18 08:51:46   浏览:

       达乌尔鼠兔,别名:达呼尔鼠兔、达乌里鼠兔、蒙古鼠兔、蒿兔子、耗兔子、啼兔、呜鼠等。属于兔形目Lagomorpha,鼠兔科Ochotonidae。
一、分布与危害 
       国内分布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西藏、宁夏、河南和四川,国外分布在前苏联、蒙古、印度和伊朗。本种已记载有7个亚种。我国有3个亚种:
       ⑴ 指名亚种 O. d. daurica(Pallas),1776
       体长平均约为170~180mm,体较山西亚种小,毛色较为鲜明,颅顶部比甘肃亚种的凸起,染色体数:2n=50。分布于内蒙古、宁夏、河北等地。
       ⑵ 山西亚种 O. d. bedfordi Thomas,1908
       体和听泡都比指名亚种大。冬毛较浅淡和灰。分布于山西宁武、岢岚和陕西延安等地。
       ⑶ 甘肃亚种 O. d. annectens Miller,1911
       体比山西种小,听泡也较小,但颅上面却为凸起。分布于甘肃兰州东部、青海西宁东北及海南地区的共和、兴海、贵德、贵南、龙羊峡等地,四川西北部的邓柯、德格、甘孜和西藏东部。
       该鼠主要以草本植物的叶为食,也吃茎和根。冬季有贮草习性。7~9月进行集草,首先将洞群周围的草咬断成长为10~15cm,后拖至洞口附近,堆放呈直径为10~30cm的小堆,每堆约1.5~3.50kg。草晒成半干后,再拖入洞内仓库储存,作为越冬食物。
       不仅损耗大量牧草,还破坏大片的牧场。其洞群不仅有大量洞口、跑道以及挖洞盗出的土壤,造成成片草地被破坏。估计每洞群破坏草地面积为6.43m2,造成牧场很大损害。建在山坡上的洞穴,不仅破坏土层,还会造成水土流失,致使有些地区变成成片沙砾、寸草不生。由于其为群居,其洞群数量多且密,会折断马腿。对固沙植物也能造成危害,损坏梯田田埂;对幼树苗危害严重,被害率高达63.7%。每年在4月~10月间在地面上摄食植物的根、茎、叶等,幼树基部离地面5cm~15cm 处的树皮常被啃食。严重者树干皮层被啃食一周,呈环剥状,长达12 cm,被害树木的生长缓慢,树枝发黄,叶子发黄、萎焉、脱落,甚至死亡。落叶松、油松、苹果、山楂、侧柏等易受害。
       传播疾病:体表寄生的主要是跳蚤与硬蜱,且数量多。可传播鼠疫、土拉伦菌病、类丹毒、沙门氏菌病、巴斯德菌病、假结核。
二、形态  
       内蒙古锡林浩特标本描述该鼠体重在73g~170g,体长125mm~185mm,后足长24mm~32mm,耳长15mm~22mm。后肢略长于前肢,无尾;耳大呈椭圆形,有明显的白色边缘。
       冬毛较长,吻端到尾基的背面为沙黄褐色。腹毛浅黄色。眼周围有极窄的黑色边缘。耳外侧毛黑褐色,内侧沙黄褐色,边缘有明显的白色边缘。耳后上方有一明显的淡色小区。两侧颜色渐淡,为沙黄色。吻侧有黑色或沙黄色的长须。在颈下与胸部的中央有一沙黄色的斑。四肢外侧的毛色与背面相同,内侧较淡。足背面呈现极淡沙黄色(或污白色),足腹面为浅黄褐色的短毛。夏毛较短,通常是6月份从头部开始换毛,逐渐延至后部。背部为沙褐色,其间杂有全黑的细毛。耳内侧为褐色短毛。
三、生活习性
(一)栖息地
       为典型草原动物,通常栖息于沙质或半沙质的山坡与平原的草原上,以生有蒿草的草地上为常见。在低洼沼泽、下湿地无分布。栖息地一般植物较矮,有少量灌木丛。据内蒙古中部的初步调查,这些地区主要植物有:冷蒿(Artemisia frigid)、锦鸡儿(Caragana spp.)、地椒(Phymus mogolicus)、鹤蝨(Lappua microphylla)、萎陵菜(Poteutilla subacaulis)、地梢瓜(Cynanchum sibiricum),以及一些禾本科与莎草科的植物。
(二)洞穴
       营群栖穴居生活,洞群多筑于锦鸡儿与芨草丛下。鼠洞分夏洞和冬洞。夏洞简单,分支少,无巢室;冬洞复杂,洞口多有3~7个,洞内分支多,总长约3~10m;具1~2个巢室,巢室内用碎草建的窝,呈扁平状;距洞口不远地方建有1~3个仓。洞周常积有球形的粪便。新鲜粪便为草黄色,陈旧粪便为褐灰色。各洞口间有许多交织成网状的跑道,宽约5cm。
(三)食性
       该鼠主要以植物的绿色部分为食,也吃茎和根。夏季主要吃冷蒿,其次是锦鸡儿、地椒及一些禾本科与莎草科的植物。达乌尔鼠兔食谱广,在内蒙锡林郭勒盟夏季食物包括18种植物,冬季食物涉及38种,其中重叠的17种,为期基本食料。秋贮草的主要成分与其夏秋嗜食种类有明显差别,在秋贮草中仅一种为夏秋嗜食植物,且为非优势成分,预示越冬食料变化大。
(四)活动规律
       通常在白昼终日活动,从早上7时~下午8时,均可见到它们。但以上午8时最活跃,在内蒙由于中午较热,上午10时半至下午5时的一段时间,少有成鼠兔出来活动。夜间也有活动,晚8~10点之间有活动高峰。伴随活动有时身体站立发出鸟叫式啼鸣。冬季不休眠,可在雪下活动,但有洞口通雪面上。有时也在雪上活动,但活动范围不超过10m,稍有风雪立即跑回洞内。
(五)繁殖特性
       繁殖期为4月~10月,6月份为繁殖盛期。一年繁殖2次,妊娠期为23d,每胎生5~6仔,多则可达10只。雌鼠兔在出生2.5个月后即可与雄鼠交配,自交配之日后10d尤其是15d体重剧增,平均体重增加5g以上,证明雌鼠兔已怀孕。幼鼠出生7d~8d睁眼,20d断奶,30d完全独立,50d雄鼠性成熟。刚出生体重8.7g,出生第5天即达15.3g,20d达到45.9g,50d为94.6g。
四、种群动态
(一)季节动态
       达乌尔鼠兔在内蒙锡盟南部8月份为数量最高峰;初春繁殖前期为全年数量低谷期。
五、防治方法
       选择食物短缺的春季进行防治,使用第一代抗凝血(特杀鼠2号、敌鼠钠盐、杀鼠迷和杀鼠灵等)灭鼠剂,用青稞或膨化小麦等饵料采用浸泡法配制成0.02%毒饵灭鼠,每个鼠洞投放5g毒饵;如害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产生抗性,则可改用急性毒性更强的第二代抗凝血(溴敌隆、大隆等)灭鼠剂,但毒饵应完全投放置鼠洞内。  
       破坏或改变鼠类栖息适宜生存的生活条件和环境。将鼠害防治与草场生态环境相结合,控制过渡放牧,优化草场生态环境使之不适合鼠兔大量生存,才是治本之策。如灭鼠、种草、控牧、围栏同时开展即可见效。
       林区可用塑料套、芦苇和金属网等包裹树干下部、树干涂白和捆扎废旧塑料,可确保林木免遭鼠兔危害。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管理员登录 /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