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22-05-18 08:57:03 浏览:
棕色田鼠,又称北方田鼠,是啮齿目仓鼠科田鼠亚科的小型种类。
一、分布与危害
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如内蒙、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江苏与安徽北部。朝鲜、蒙古、俄罗斯等国与我国毗邻地带亦有分布。
棕色田鼠喜栖息于靠水而潮温的地方,尤其在土质松软,草被茂密的洼地、水渠两旁及稻田田埂等地。在地面裸露、草被稀疏的平坦耕地和自然形成的坡坍地则分布较少。
棕色田鼠啃食多种农作物和大部分田间杂草,食性广泛,可取食约有16个科近40种植物。几乎所有的农作物都可作为其取食危害的对象。此外,棕色田鼠常环剥幼林和果树的幼嫩根茎皮层为食,并能咬断根部,影响林木生长,甚至枯死。春季棕色田鼠主要以小麦、青菜及田间杂草为食,对小麦造成很大危害。夏季棕色田鼠喜食花生、豆角、香瓜等。随着小麦的成熟,根中所含水份减少,棕色田鼠对其喜食度开始下降。秋季农作物和蔬菜较为丰富,成为棕色田鼠的食物来源,如西葫芦、卷心菜、土豆、甘薯等都成为棕色田鼠很好的食物。冬季地面杂草枯萎,棕色田鼠主要以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茎为食,并严重啃咬苹果树根及冬小麦。
二、形态特征
棕色田鼠体长多在80mm~110mm之间,体重25g~40g左右。尾短小,为体长的1/5。眼小,耳小而圆,几乎被毛被掩盖。夏季毛色棕还褐色毛,冬季毛色较淡。头及背部颜色较深,体侧颜色较淡,腹毛灰色。幼体和亚成体灰色。
图 棕色田鼠(邹波摄影)
二、生活习性
(一)、栖息地
棕色田鼠喜栖息于靠水而潮湿的地方,尤其在土质松软,草被茂密的洼地、水渠两旁及稻田田埂等地。在地面裸露、草被稀疏的平坦耕地和自然形成的坡坍地则分布较少。
(二)、洞穴
棕色田鼠常年营地下生活。在穿土觅食时,每挖一段洞道,就将土推出地面,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土丘或土丘群,土丘下面即是洞口。当其洞道被开露出洞口时,很快将洞口刨土堵住。堵洞时,先在洞口窥探动静,若无异常情况,即迅速回洞用前肢刨土堵洞口,几分钟即可堵严。
洞系构造较复杂,大体是由地面土丘、取食道、干道、仓库及巢等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洞系土丘数一般为24个~38个,偶有多达85个以上,一般要占平地面积75m2~150m2。洞道弯曲多支,分为上下两层,靠近地表的洞道为取食道,距地表深10cm~15cm。沿取食道形成多条支道;上通地表,下达干道。干道距地面深20cm~45cm。沿干道又分多条支道,向下通达鼠巢和仓库。鼠巢距地表深47cm~153cm,平均为98cm。巢的两侧有二个小洞,洞径为32mm左右,一侧与干道相通,另一侧通往逃避洞。鼠巢分三层,外层比较粗糙,巢材多用谷子、高粱、黍子或芦苇叶构成。中层比较细致,用较柔软的狗尾草、白茅等组成。内层则用芭荚菜、碱篙、风毛菊等植物的花序铺垫。仓库距地面44 cm~84cm,每个仓库中贮存的食物多在1kg以上。仓内主要储存植物根茎,根茎呈2cm~3cm长,排列整齐,为越冬的食物。
(三)、食物
棕色田鼠多以植物的地下根茎及绿色部分为食,尤喜食多汁液、含糖高的鲜嫩食物的植物根部,如红薯、胡萝卜、蔬菜、小麦根茎、果树嫩枝条等。不甚喜食小麦、玉米种子。
(四)、活动规律
由于常年营地下生活,日活动节律不明显,活动较为随机分散,一般主要集中在21: 00h~9:00h。
(五)、繁殖特性
棕色田鼠一年四季都可繁殖,年3月~4月和8~9月出现两次繁殖高峰期,也为其活动频繁期。第一个繁殖高峰期的怀孕和哺乳鼠可占雌鼠的60%以上。第二个繁殖高峰仅约5%,棕色田鼠每胎一般为2只~5只。幼仔1月~2月后就可性成熟进入繁殖阶段,而且在环境条件优越时,产后就可再次动情交配繁殖。
四、种群数量动态
棕色田鼠的数量变动也呈双峰型,3月~4月份为一个高峰,10月份又出现一高峰,且前峰高于后峰. 前峰值各年高低不同,10月份密度低于4月份,最低密度出现在7月~8月份。最高密度与最低密度的差异因年份不同而异,可达2-5倍。种群消长的规律是: 3月~4月份种群数量最高,然后降低,到7月~8月份为最低,再后又回升到10月份的次高峰,随后慢慢降低,到2月~3月后再回升。
棕色田鼠的种群密度主要由其繁殖、种群内部年龄结构的月变化、食物及气候条件有关。其繁殖强度和两月后的密度紧密相关,年龄结构的月变化和种群数量也有一定的关系,即成亚比和3个月后密度正相关。气候对种群数量也有较大影响。过热或过冷,过多降雨和干旱都不利于鼠类的生活。棕色田鼠喜食多汁液的植物根部及绿色部分,而春季绿色植物茂密,特别是小麦以其茎叶含有丰富的水分为棕色田鼠提供丰富的食物,再加上3月份的繁殖,使4月份幼体及亚成体大量出现,气候适宜,死亡率低,所以棕色田鼠在4月份出现全年中最高的前峰期,随着气候炎热,死亡率加大,小麦成熟纤维增多,水分变少,种群数量减少到7,8月份数量最低。另有相当一部分迁往果园特别是杂草丰盛的果园,随着气候的缓和及7,8月份的再繁殖,使10月份出现第2个高峰,但由于8,9月份较多降雨影响存活率,秋季作物像豆子、向日葵等根部纤维含量高,食物条件较春季差,故10月低于4月高峰。10月份后由于气温开始变冷,农田耕作,使棕色田鼠死亡率增加,种群密度又开始降低. 所以不同季节由于作物更替和杂草的改变,再加上繁殖和气候的作用而使鼠类呈现不同的季节消长规律。
棕色田鼠若以4月份作为10月数量增长的基点,各年间的增长情况不同,4月份高,10月份数量亦高,4月份低的年份,10月数量亦低,说明春季和全年的种群数量紧密相关。4月份密度与前一年的种群年龄结构和冬季降水量又紧密相关,年龄结构中如果幼年和亚成年所占比例较高,则种群有增长的趋势,反之种群有减少的趋势。冬季降水量越大,形成雪被可减弱严寒的威胁,且棕色田鼠还可在积雪中形成通道取食果树根部等食物,可降低死亡率,同时冬季降水又使早春植被生长良好,给田鼠提供丰富的食物,所以冬季降水对来年春季数量影响较大。
不同作物农田内的种群密度有所不同,呈现明显不均匀分布。4月~5月在农田中的密度高于果园,这时农作物主要为小麦,其茎杆、孕穗鲜嫩多汁,是其丰富的食物。6月~7月小麦成熟变干、收割,食物短缺,夏播秋季作物破坏了田鼠的洞道,再加上气候炎热,死亡率增高,使农田鼠类密度降低与果园平均密度相当。8,9月份果园密度略高于农田,这是因为秋季作物,向日葵、玉米根茎部纤维化程度高,果园中套种瓜果、蔬菜或者杂草丰富,故食物条件比农田好。10月份开始播种小麦,农田翻耕,破坏了棕色田鼠的洞道,食物条件也遭到破坏,引起农田鼠类大量迁往果园或死亡,此时农田密度较低而果园密度较高。棕色田鼠在果园中的高密度一直持续至翌春2,3月份。因此加强冬季果园灭鼠将明显地减少春季麦田鼠密度。
五、防治措施
1、化学防治
在农田鼠密度很高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化学防治的方法,迅速压低密度,再实施其它控制措施。杀鼠药物可选用抗凝血灭鼠剂,其使用浓度按照杀鼠剂的说明书,饵料选择其喜食的食物,如红薯、苹果、小麦苗、蔬菜等。将饵料切成条状,与杀鼠剂配成毒饵。将毒饵投入洞道,每个洞口投入30g毒饵。打开洞口的数量由巢区大小而定,一般为2个~3个。
2、越冬地灭鼠
棕色田鼠有在果园、荒地与农田间季节性迁移现象,冬季迁入果园和荒地越冬。越冬地灭鼠可起到降低来年农田鼠密度的作用,也可保护果树的安全。越冬地灭鼠可采用毒杀和人工灭鼠的方法。
3、改善耕作制度
棕色田鼠喜食小麦、花生和豆类等食物,在这类作物地中密度较高,而在玉米、油葵地中密度很低。因此在秋季作物中增加玉米油葵种植面积,以减轻其危害。对休闲地进行伏翻和冬翻,能破坏棕色田鼠的栖息地和食物条件。因此,小麦→玉米→小麦;小麦→油葵→小麦;小麦→休闲(伏翻)→小麦;小麦→休闲→春玉米→小麦等轮作方式有助于降低其危害。
4、加强果园管理
定期中耕除草、进行伏翻和冬翻,不套种瓜果蔬菜等作物,破坏其栖息条件和减少其食物来源。在果园周围,挖60cm宽、80cm深的防鼠沟,可防棕色田鼠向果园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