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防控

您的位置:首页 > 技术服务 > 防控技术 > 化学防控

化学防控技术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1-04 17:02:41   浏览:

当鼠密度过大,一般百夹捕鼠量≥3%时,就应进行化学防治,积极运用安全、低毒鼠药进行控制。实践证明,实行以自然村落或社街区为单位的统一行动,并把握好如下关键环节,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1.防控时期

一般春季防控时期在3-4月,秋季防控时间在8月至10月初,该两段时间是害鼠一年中频繁活动和繁殖的高峰期,此时防控比较适宜。
2.药剂选择

用药首选第2代抗凝血灭鼠剂—溴敌隆,该药无二次中毒现象,对人畜和猫均较安全。
3.饵料选择

一般宜选择小麦、大米、碎玉米及花生、瓜子、油渣等鼠类喜吃食物。
4.配制方法

溴敌隆使用浓度为1∶100,即先用0.5%溴敌隆1kg兑温净水10kg,然后边搅拌边倒入100kg饵料中,注意要拌匀,待药水被吸干后,用塑料薄膜覆盖,闷堆1~2h,然后摊开晾干,便制成0.005%溴敌隆毒饵。家庭灭鼠拌药时,可用高橙瓶当容器,先在瓶内装入鼠药10mL+水85g+酒5g,再倒入1kg饵料,充分摇匀,闭闷2h后,倒出晾干待用。

注意,拌制时应加入适量(约0.5%)50°白酒(趋避杂味),并可加入适量食盐、菜油等,提高鼠类适口性,以提高防治效果。
5.投饵方法

(1)农田投放

首选点站式投放:采用竹筒毒饵站灭鼠具有防雨、安全、节约毒饵等优点,可广泛推广使用。制作方法:可选直径为60~70mm的竹子或直径为70~110mm的PVC塑料管,长约40cm,两端做长约5cm的防雨耳朵,并在左右两端1/3处,扎2根铁丝做脚便制成。使用时先把30~50g毒饵放置毒饵站中,再将毒饵站插在田埂边,以及疑似容易出没的鼠道上,管下壁距地面3cm左右,以免灌入水分。一般每公顷农田设置毒饵站30~45个。
       
二是洞口、鼠迹道路一次性饱和投放:将毒饵投在距鼠洞口10~30cm的鼠道上,每点投毒饵量20~30g。该方法简便易行,是主要的投药方法之一。

三是封锁带式投放:鼠害在农田中的分布以田埂为多,根据这一特点,毒饵可等距投放在田埂边,特别是宽埂,以及田块四周,由边向中宽10m的幅带范围内。旱地以埂脚投放为主。实行少放多堆的原则,一般每距5m左右放1堆,每堆3~5g,每公顷投饵量3~4.5kg。

(2)户内投放

毒饵站投放方法也适合于农村户内灭鼠,将毒饵站放置在老鼠经常活动,并较安全的地方或隐蔽处,每站投放毒饵量50~80g,用砖块等重物将站筒压实。若仍按老办法散投,则平房居民区每15m2投放2~3堆,每堆毒饵量30~50g。
6.投放技术

(1)科学投放。在投放毒饵时,应注意毒饵要做到“鲜、足、遍”。一是所用饵料要新鲜,不能发霉变质;二是投放饵料要足、要似自然散落;三是统一灭鼠过程中,投点要遍及老鼠危害的地方。

(2)补药原则。在补药时,要按照消耗补,多吃多补,少吃少补,吃1补2(连续3次),不吃不补或更换地点(不并堆)的原则补药。

(3)避雨投放。在田间投饵前,要及时收听气象预报,选择晴天下午投饵,以避免投饵后下雨影响效果。采取防雨措施或采用毒饵站式投放方法。
7.安全措施

(1)药品管理。保管与使用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发放采取实名制登记造册。剩余毒饵及时收回晾干储放。

(2)人员管理。投放人员应全面做好防护工作,工作期间禁止饮酒、饮食和吸烟,且药后当天也禁止饮酒。

(3)中毒急救。中毒后立即洗胃,重症者应静脉注射或口服皮质激素,大量咳血应立即输血,并肌注特效解毒剂维生素K1,每日1~3次,每次剂量为10~30mg,加入5%~10%的葡萄糖液体,同时,根据情况静脉滴注维生素C与氢化可的松,并卧床休息。

(4)环境管理。投放毒饵区域应及时发出通告、设立警告牌,实施灭鼠区域禁牧15~20d,以防止人畜中毒,并不在水源地及周围投放毒饵。

(5)死鼠处理。要及时收集死鼠和中毒的家禽、家畜,并进行深埋处理,千万不能另作它用或丢弃野外。被死鼠污染的粮食和食物也不能再食用。
8.组织措施

实行专业化统防统治时,应成立领导小组、技术指导小组和行动小组,分层管理,落实灭鼠责任制,采取“三统一”形式,即:统一组织行动、统一配制供药和统一投放,农田和村屯同时进行,灭鼠后及时调查灭鼠效果。农民自防时,也应遵从上述用药方式方法,内外同投,并严格按照技术人员的指导进行。

参考文献:陈吉祥. 农村鼠害防控技术[J]. 云南农业科技, 2017(2):51-53.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管理员登录 /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