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防控

您的位置:首页 > 技术服务 > 防控技术 > 化学防控

化学防治方法-灭鼠剂的分类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1-04 17:05:07   浏览:

1 灭鼠剂的分类

目前,灭鼠剂还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常见的分类方式如下:

1.1  按照作用途径  灭鼠剂按作用途径一般分为吸入致死的熏蒸剂和食入致死的胃毒剂。熏蒸剂是指在常温常压下易汽化或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的药剂。通常所说的灭鼠剂多指做成毒饵的胃毒剂。

1.2  按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  按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可将灭鼠剂分为:无机化合物类,如磷化锌;有机磷类,如毒鼠磷等;茚满二酮类,如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敌鼠钠盐、氯敌鼠等;香豆素类,如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溴敌隆、溴鼠灵等;氨基甲酸酯类,如灭鼠胺等;取代脲类,如安妥等;有机氟类,如氟乙酰胺、氟乙酸钠等。

1.3  按照作用快慢

1.3.1 急性灭鼠剂  急性灭鼠剂是指鼠取食后24h内可毒性发作死亡的灭鼠剂,如毒鼠磷、磷化锌(已禁用)、毒鼠强(已禁用)、氟乙酰胺(已禁用)等,灭鼠剂其特点是毒性大、作用快,但选择性差,害鼠容易产生抗药性和拒食性,导致防效明显下降,药物对环境有污染,部分还具有二次中毒现象,目前多数被禁止生产和销售。

1.3.2 慢性灭鼠剂  慢性灭鼠剂是指鼠取食后在数天内毒性发作致死的灭鼠剂,按作用机制可分为抗凝血性灭鼠剂和不育剂,其特点是作用缓慢、症状轻、多不会引起鼠类拒食。维生素K1是抗凝血灭鼠剂的特效解毒剂。灭鼠实践中,急性灭鼠剂能够在短时间内大幅降低鼠密度,控制鼠患;且鼠尸易发现,容易清场,不会引起大量死鼠清理不干净、腐烂发臭。但连续使用急性灭鼠剂容易引起鼠类抗性和拒食。因此,需要急慢性灭鼠剂交替使用,方能达到更好的灭鼠效果。

1.4  按作用机理

1.4.1 抗凝血灭鼠剂  抗凝血灭鼠剂的作用机理通过两个途径实现:其一,作用于血管壁使其通透性增加,容易出血;其二,通过干扰凝血酶原等凝血因子合成,使血液不易凝固。中毒鼠表现虚弱、怕冷、饮水量增加、行动迟缓,有时可见出血体征的死亡者,剖检有内出血病变(常见肝脏色变和皮下血肿)。敌鼠钠盐、杀鼠灵、杀鼠醚、克灭鼠、氯苯敌鼠等为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溴鼠灵、溴敌隆、溴鼠隆、氟鼠灵、杀它仗、大隆等为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与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相比,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急性毒力增大,一次投饵和间断投饵均可,因此用饵量较少,节省人力和饵料。抗凝血灭鼠剂由于其优越的灭鼠效果,在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但是一种药剂长期广泛的应用会导致抗药性的产生。目前国内外多个地区多种害鼠对抗凝血灭鼠剂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建议定期开展抗药性监测,科学选用灭鼠剂,以延缓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抗凝血药剂的二次毒性较小,但是长期广泛的滥用药剂也会导致其在鼠类天敌生物体内的积累。在西班牙地中海区域发现死亡的11种344个野生捕食者个体肝脏中,检测到6种抗凝血灭鼠剂(溴鼠隆、溴敌隆、鼠得克、fldifethialone、氟鼠灵、杀鼠灵)的不同程度的积累。这些都提示了科学合理使用灭鼠剂的重要性。目前,针对鼠类对抗凝血药剂耐药性和抗药性的产生,已生产出一种新型药剂--胆钙化醇(又名维生素D3)用以杀灭抗凝血药剂抗性鼠,2012年在我国已有登记。

1.4.2 不育剂  鼠类对化学灭鼠剂的耐药力逐年提高,拒食性及部分地区抗性鼠的产生等问题,可采用鼠类不育剂来解决。鼠类不育控制就是借助某种技术和方法使雄性或者雌性绝育,或者阻碍胚胎着床发育,甚至使幼体阻断生长发育,以降低鼠类的生育率,控制某种群数量和密度。不育剂无论是针对雌鼠还是雄鼠,均不能影响其交配能力,否则将大大削弱不育鼠的占位和稳定作用。显然,对雌雄鼠均有作用的不育剂较好;其次,仅对雌鼠有效比只对雄鼠有效更好。根据药物提取途径的不同可分为植物型不育剂和人工合成的化学不育剂2种,但两者的作用原理是相同的。

1.4.2.1 植物型不育剂  植物不育剂是用具有抗生育作用的天然植物提取物配制而成。雷公藤、棉酚和天花粉蛋白是具有代表性的3种植物型不育剂,其中,雷公藤和棉酚的主要作用对象是雄鼠,而天花粉蛋白的作用对象是雌鼠。雷公藤是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的提取物,其作用机理是直接作用于雄鼠睾丸内附睾中的精母细胞,通过抑制雄性精原细胞和精子细胞中的乳酸脱氢酶,使雄鼠不能生成成熟的精子,但不影响雄鼠的正常性功能,从而达到不育的目的。据报道,雷公藤内酯、雷公藤甲素能够使雄性鼠类睾丸损伤作用明显,体重下降,附睾末端萎缩,精子减少。棉酚是从锦葵科植物草棉、树棉或陆地棉种子、根皮中提取的多元酚类物质。棉酚不仅能够抑制雄性鼠类精子细胞ATP的合成杀死精子和阻碍精卵结合,而且醋酸棉酚对雌性子宫内膜有特殊的萎缩作用,并能干扰胚胎发育的内环境,起到抗生育的作用。且近期有学者报道,不同浓度棉酚能够造成小鼠睾丸组织不同程度的病理伤害,60mg/(kg·d)的棉酚对雄性小鼠有致死作用。天花粉蛋白是从新鲜秙楼块根中提取的一种药用植物蛋白,含有19种氨基酸成分,不仅能够大大提高雌鼠的流产几率,而且对离体和体内胚胎的发育均有不良影响,导致胚胎器官严重畸形,如胎鼠短肢、断尾,其中最为显著的为露脑。此外,莪术醇也是一种鼠类抗生育药剂,是传统中药莪术的提取物,其作用机理是破坏雌性害鼠的胎盘绒毛膜组织,导致流产、死胎、子宫水肿等,破坏妊娠过程,显示出不育的效果,达到防止鼠类为害的目的,而不是直接杀死害鼠。据报道,0.2%莪术醇饵剂能够引起野外、农田、森林、草原多种害鼠雌体怀胎率、平均胎仔数显著下降,抗生育效果极为显著。

 1.4.2.2 化学不育剂  人工合成的化学不育剂中,研究较多的是α-氯代醇。α-氯代醇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较安全的雄性灭鼠剂,其作用机理被认为主要是在附睾头处形成斑块,阻断输精细管,但不破坏睾丸间质细胞,即不影响交配行为;可大剂量直接作为灭鼠剂使用。研究表明,1%α-氯代醇小麦饵料在实验室和现场鼠害控制中具有显著效果。不育剂作为一种慢性的控鼠药剂,其使用的最佳时机是在鼠密度最低时。当鼠密度较大时,先用灭鼠药杀死大部分鼠,能极大地降低使用不育剂的成本。许多不育剂存在适口性差的问题,如α-氯代醇虽灭鼠效果显著,却存在明显的适口性问题。有些不育剂,如棉酚,造成的不育作用是可逆的,中止用药可恢复害鼠生育,需要连续长期施药才能取得显著效果,灭鼠成本增加。不育剂在控制鼠害方面初步显示出它的效果,但大面积的推广还存在一些问题。

1.4.3 痉挛剂  此类药剂能够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严重影响,一般为高效剧毒农药,易发生人、畜及二次中毒事件,目前多被国家明令禁止生产和销售,如有机氟类,氟乙酰胺(急性剧毒,已禁用)、氟乙酸钠(剧毒速效,已禁用)、甘伏(鼠甘伏,毒性较弱,已禁用);r-羟丁酸(GABA)阻断剂,毒鼠强(急性剧毒,已禁用)、毒鼠硅(急性剧毒,已禁用)等。

1.4.4 肠道梗阻剂  肠道梗阻剂主要涉及到利用膨胀树脂吸水膨胀的特性,利用硫酸钡、高标号水泥以及膨润土、石膏粉等引起鼠类肠梗阻的无机物来达到灭鼠的效果。以0.02%地酚诺酯和20%硫酸钡为有效成分的灭鼠毒饵其实是在地酚诺酯和硫酸钡的作用下,将鼠类肠道堵塞,引起肠梗阻,最终使鼠类死亡。此外,有些灭鼠剂利用单宁酸的强收敛作用将鼠所吃食物中的蛋白质产生不易消化的凝固物质,使其出现消化不良,逐步梗塞以至病死。

1.4.5 其他除上述药剂之外,还有一些其他作用机理的灭鼠剂。如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安妥,末梢血管收缩药灭鼠特,及干扰代谢药灭鼠优、鼠立死、α-氯醛糖与有机磷酸酯类等;以及生物灭鼠剂C型肉毒梭菌素博多灵和肠炎阴性沙门氏菌赖氨酸丹尼变体6α噬菌体饵剂等。

1.5按有效成分来源分类
    按照有效成分的来源可分为人工合成灭鼠剂、植物型灭鼠剂和生物毒素灭鼠剂。解决化学合成灭鼠剂存在各种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在自然界中寻找无公害的灭鼠物质。植物源灭鼠剂和生物毒素灭鼠剂在许多方面优越于常用的化学灭鼠剂,具有对非靶标生物比较安全、易降解、不污染环境、无残毒、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目前已报道的具有灭鼠作用的植物有雷公藤、曼陀罗、苦参、铁棒锤、青豆参、巴豆、马钱子、脑羊花、蓖麻等。在生物毒素方面,目前应用较多的是肉毒梭菌产生的肉毒梭菌毒素,为神经麻痹毒素,根据其抗原特异性可分为A、B、C、D、E、F和G等7型,其中A型、C型和D型肉毒梭菌毒素在灭鼠方面都有良好的效果。

2 灭鼠剂剂型

2.1 毒饵  毒饵就是在鼠类喜欢的食物中按一定比例混入灭鼠剂以毒杀害鼠。利用毒饵对鼠类进行防治,已经成为有效降低鼠密度的重要手段。灭鼠毒饵的配置和使用需要根据鼠类危害及活动范围进行选择,如农田灭鼠,需要选择鼠类喜欢的稻谷及有关作物作为基饵,食物的改变,会引起害鼠疑虑而拒食。一般的灭鼠毒饵需要现用现配,但为方便使用,目前市场上早已开发出多种饵剂商品。

2.2 蜡块饵  蜡块是国外常见的一种灭鼠饵剂剂型,它按一定比例将灭鼠剂、饵料、引诱剂倒入融溶的蜡液中,凝固定型而成。蜡块毒饵具有防潮性好、不易发霉变质并保护其他非靶标动物、不会引起禽畜误食的优点,适合应用于沟渠、下水道等较为潮湿场所进行灭鼠,是一种较好的商品灭鼠剂型。蜡块毒饵一般采用慢性抗凝血药剂配制而成,因此,投放蜡块在施药点附近难找到死鼠,但普遍反映,过去经常发现鼠类活动较多的空间,投放蜡块毒饵以后就没有鼠类活动了。

2.3 烟剂灭鼠  烟剂是一种快速有效的灭鼠方法,它能够克服经口灭鼠剂易遭鼠类拒食的弊端,将有毒气体或窒息性气体通过呼吸系统带入害鼠体内,达到灭鼠效果。灭鼠烟剂比较适合于鼠洞比较明显的地方灭鼠,尤其是野外田间,而且烟剂原料来源广,比较易于配制,但因内含有易燃物质,产品存放时特别注意。

2.4 舔剂  根据鼠类舔爪、舔毛的习性,把灭鼠剂以高浓度混合到填充剂中制成舔剂放在鼠道上,害鼠走过时粘在爪和腹毛上,修饰身体时把药带入口腔。舔剂的优点是能够克服毒饵灭鼠受靶标鼠食性和鼠药适口性的限制。但灭鼠舔剂鼠药含量高,在儿童和家畜容易接近场所要小心使用。舔剂分为用滑石粉、淀粉或者白陶土、炉灰粉等做填充剂制成的粉状舔剂和用黄油做填充剂制成的胶泥舔剂。相比而言,胶泥舔剂比粉状舔剂粘着性更好,粘在鼠体上不易脱落,效果好且对环境污染小,潮湿场所也能使用。现场及实验室试验表明,抗凝血剂舔剂比急性灭鼠剂舔剂效果好。

2.5 泡沫灭鼠剂  泡沫灭鼠剂是由加拿大引进的一种新型环保型灭鼠剂,其主要成分由46.83%发泡剂和33.33%呼吸刺激剂复配而成,使用时将其浓缩液按1∶24清水稀释后,用压缩泵将泡沫低压注入鼠洞内,泡沫在加压的作用下迅速充满鼠洞,造成鼠洞缺氧致鼠窒息死亡。选用泡沫灭鼠剂施药方法的靶位性强,将能使鼠窒息死亡的泡沫直接灌注到鼠洞穴内,不污染环境,为动物园内特殊环境灭鼠提供了安全性好的灭鼠方法。

3  灭鼠剂使用技术     除将灭鼠剂制成上述不同的剂型使用之外,人们还探索出了其他多种使用技术来提高灭鼠效果、增强灭鼠剂的稳定性等。

3.1 毒饵站(盒)灭鼠  通常将灭鼠药制成毒饵进行使用,而毒饵站(盒)灭鼠法是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灭鼠方法。2007年国外有文献报道,消灭岛屿上入侵害鼠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毒饵站(盒)灭鼠法。毒饵站(盒)灭鼠技术是将毒饵放置在毒饵站(盒)内使用,不仅能够弥补灭鼠剂使用过程中易使非靶标生物中毒、污染环境等缺点,而且能够保护灭鼠剂在雨天不至于受潮、霉变,且其通过模拟老鼠喜欢钻洞和喜欢在隐蔽场所取食的习性能够更多地吸引老鼠前来取食。目前,毒饵站(盒)灭鼠技术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预防和巩固灭鼠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

3.2 超微粒雾化技术  超微粒雾化能够提高药剂的使用效率,比传统的熏蒸剂更为经济,如将拟除虫菊酯类药剂与复合季铵盐的复配药剂雾化后,30min内就能将试鼠全部击倒,而常用的硫酰氟熏蒸剂一般要密闭熏蒸24h以上。相似的,使用超微粒雾化灭鼠剂最迟在150min内就能将试鼠全部击倒。其次,超微粒雾化技术允许在灭鼠时使用价格更为低廉的低毒、低残留药剂,更适用于某些特殊环境或装置的灭鼠工作。

3.3 微囊技术  微囊是利用天然的或者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作为囊壁将药物(固态或液态)作为囊心物包裹而成的微小胶囊。微囊的粒径介于1~500μm之间,多为5~200μm。微囊化技术使药剂不易受外界影响发生光解、水解、氧化、挥发,特别对生物源农药作用更明显。微囊技术在环境友好型灭鼠剂的开发中有着重要作用,它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物灭鼠剂适口性差的关键性问题,而且能够大大提高灭鼠成分在害鼠胃肠中的稳定性,从而有效提高灭鼠效果。

参考文献:张晓,王东,王永明,等.鼠类的化学防治[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6.8.22(4):317-321.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管理员登录 /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