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21-01-15 10:58:08 浏览:
草原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41%,是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也是世界上主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草原啮齿类动物是草原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成分,它们是草原上几乎所有肉食性动物的主要食物资源,是草原生态系统的关键种。
然而,草原啮齿类的采食和掘洞活动与人类利益相矛盾,加之气候变化、过度放牧和人类活动影响致使草原啮齿类种群动态出现异常增长,因而导致草原管理部门往往重点关注草原掘洞啮齿类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却忽视或严重低估其发挥的正面作用−生态功能。
1 草原掘洞啮齿类动物的生态作用
草原啮齿类的觅食和掘洞行为能够改变栖境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影响系统结构和功能。虽然草原啮齿类的这种活动尺度有限,但却是造就草原景观多元化的主要原因,对草原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
1.1 改变土壤理化性质
草原啮齿类这种小尺度的干扰能够打破土壤表层、混合土壤、改变土壤结构和性能。草原袋鼠、兔鼠在觅食和掘洞过程中刨出的土壤能和土丘周围沉积的粪尿混合,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无机营养元素;高原鼠兔的挖掘活动穿透了高寒草甸坚韧而致密的草根絮结层,改变了这部分的土壤结构和透水透气性能。草原啮齿类的掘土造丘活动能加速水的渗透速率,导致地表径流量减少,从而减少水流失。
1.2 增加牧草生物量、改善牧草品质
草原啮齿类的采食小坑和废弃洞道能有效捕获凋落物和生物碎屑,混合有机质从而加速营养循环,形成富营养斑块,增加牧草生物量,改善牧草品质。采食和掘洞形成的鼠丘虽然可以覆盖一部分植被,但土丘周围营养富集能显著提高洞道或鼠丘周围的植物生物量,从而一定程度上弥补土丘覆盖损失的那部分地上生物量。合理密度草原啮齿类的存在能显著促进植物的氮吸收,从而有效改善牧草品质,与野生动物或家畜形成互惠关系。
1.3 增加生物多样性
草原啮齿类的采食掘洞活动有利于种子定植、种子和微生物的扩散、提高种子萌发率,还能为许多植物和微生物提供生存的环境从而增加生物多样性。
1.4 为其他动物提供生存栖境
草原掘洞啮齿类的洞道不仅能为许多动物提供栖息场所和庇护所,还能为许多小型动物,如蚂蚱,蜥蜴和地栖节肢动物提供适宜生存的生境。例如,草原上的猫头鹰,蓝白燕,黄鼠等将草原啮齿类废弃的洞穴做为栖息的场所。另外,很多豹科、猫科和犬科动物也将草原掘洞啮齿类的洞穴侵占并将其作为栖息的场所。
1.5 对草原生态可持续有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草原啮齿类对草原是否有害主要取决于其种群密度。种群密度在危害阈值之下时,草原啮齿类不会对草原造成危害,反而对于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种群密度过大,超过危害阈值,则会对草原植被和土壤造成危害,危害严重甚至会导致黑土滩的形成。
草原啮齿类的相对重要作用因物种、时间和空间序列而变。草原啮齿类在草地上呈斑块状分布,从小尺度而言,啮齿类种群密度极大;然而,从大尺度的生态系统而言种群密度可能并不大。因此,考虑草原啮齿类的生态功能并不能局限于小尺度,必须从大尺度的生态系统出发。
2 关键种
关键种是对于维持群落或者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作用功能起着直接或间接的调控作用的物种,生态系统中具有特殊作用的这类物种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对于草原啮齿类而言,它们是草原食肉动物的主要食物资源,因而是草原生态系统的关键种。
3 草原啮齿类动物所面临的威胁
现阶段,草原啮齿类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威胁,威胁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栖息地丧失
草地占陆地面积的41%,是家畜放牧和栽培草地重要的基础资源。过度放牧、沙化和大量开垦导致草地面积锐减,草原啮齿类的栖息地不断缩小进而导致其种群密度急剧下降,甚至有些成为濒危物种。
部分草原害鼠则相反,主要是因为各种因素导致草地植物群落组成和结构发生相应变化(植被高度、盖度降低、杂类草增多),使草地更适于鼠类栖息,进而致使鼠类种群密度急剧增加,鼠群密度超过草地自我调节恢复的阈值,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鼠类导致草地退化的表象。因而,人为创造濒危物种适宜的栖息环境是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要途径;相反,利用系统组分间的互作关系,恶化鼠类的生境适合度,从而将鼠类种群密度控制在危害阈值之下是现阶段鼠害生态防控的重要措施。
3.2 种群灭杀
完全依赖于草原的畜牧业因食物资源与草原啮齿类产生了重大冲突。许多草原啮齿类被认为与家畜竞争食物而被大范围内的灭杀。
3.3 疾病和外来物种入侵
疾病和外来种入侵对草原啮齿类动物会造成极大威胁。一种由耶尔森菌(亚洲啮齿类携带的病菌)引起的鼠疫被传入非洲和南美洲后,这种外来病原菌对很多啮齿类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瘟疫导致大量西伯利亚旱獭死亡,已经成为濒危物种。
3.4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对草原啮齿类的影响正慢慢被人类所认识。很多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减少草原啮齿类的种群数量,由于瘟疫的发生和流行与否和降雨及温度密切相关,而气候的突然变化则会导致瘟疫的爆发。
4 小结
草原掘洞啮齿类做为草原生态系统形成与发展中固有的成员之一,必为草原生态系统所需,因此并不能因某一时空状态下啮齿类种群密度的异常增长而加以消灭。这种种群数量的异常变化可能是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因而要进行正确客观的评价。如何在充分发挥草原啮齿类生态作用的前提下,对草原啮齿类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需要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免责声明:以上部分图片和资料均来源于网络,由我方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改正或删除 。参考文献:郑巧燕,唐忠民,卫万荣. 草原啮齿类动物生态作用及生存威胁[J]. 草业科学,2019,36(11):2962-2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