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害知识

您的位置:首页 > 鼠害知识

汉语词汇中的“鼠文化”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1-15 10:59:49   浏览:

1. 小老鼠,到底是“小”还是老“老”?

我们说的“鼠”往往专指“老鼠”,俗称“耗子”。瘦瘦小小的“鼠”何以称作“老”呢?人们做出了种种解释:或以为老鼠老奸巨猾,故名老鼠;或以为老鼠在十二生肖中独占鳌头,故名老鼠;或云鼠寿最长,故名老鼠。科学研究表明,老鼠的寿命并不长,大概是1至3年。但是,老鼠的历史和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其繁殖速度极快,每年怀胎多达八次,每胎生五到十只,两三个月就可以发育成熟,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这或许是古人认为“鼠寿最长”的原初意思吧。

\

从“鼠”到“老鼠”,其实反映了汉语词汇复音化的一种演变路径。古代汉语词汇中单音词占优势,而现代汉语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这是古今汉语词汇方面的突出特点。从单音词发展为复音词,其中一种演变方式是在原来单音词的基础上加一个辅助性成分,加在前面称为前缀,加在后面称为后缀。也就是说,以单音词“鼠”为词根,在前面加上一个前缀“老”,就构成了双音词“老鼠”。其他一些表示动物名称的词都是这样实现双音构词的,如“老虎”“老鹰”“老鸦”“老鸹”等。“老”是词缀,并没有“年岁大”的意思,即不表示实在的词汇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小老鼠”,“小”和“老”组合在一起并不矛盾。

2. 有"鼠"成语

\

人类与鼠亲密接触,对鼠的形体特征、动作举止、心理神态、本性品行等有了多方面的认识。汉语中有许多关于“鼠”的成语,或来源于口头俗语,或来源于诗文语句,或来源于历史故事,或来源于神话传说,这些成语言简而意赅,形象而生动。如:“鼠目寸光”,形容目光短浅。

“鼠肚鸡肠”,形容度量狭小。

“胆小如鼠”,形容胆子很小。

“鼠雀之辈”,形容鄙陋卑微之徒。

“贼眉鼠眼”,形容神情鬼鬼祟祟。

“獐头鼠目”,形容人相貌猥琐、心术不正。

“首鼠两端”,形容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摇摆不定。

“偃鼠饮河”,语出《庄子·逍遥游》,云:“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比喻胃口不大,要求不高,欲望有限。

“梧鼠五技”,语出《荀子·劝学》,云:“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杨倞注:“梧鼠当为鼫鼠,盖本误为鼯字,传写又误为梧耳……五技谓能飞不能上屋,能缘不能穷木,能游不能渡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比喻技能虽多而不精。

“鼠窃狗盗”,语出《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云:“此特群盗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比喻小偷小盗或小规模的抢掠骚扰。

“鼠牙雀角”,语出《诗·召南·行露》,云:“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本来指强暴侵凌而引起争讼,后比喻强暴势力。

“投鼠忌器”,语出贾谊《治安策》,云:“俚谚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谕也。鼠近于器,尚惮不投,恐伤其器,况于贵臣之近主乎!”要用东西投掷老鼠,但又担心砸碎了老鼠附近的器具,比喻做事情瞻前顾后,放不开手脚。

3.有“鼠”谚语

\

汉语中有许多带有“鼠”的谚语,或揭示普遍性的真理,或总结生产、生活的经验,或传达为人处世的道理,具有一定的思想启迪和教育意义。如:“一个老鼠害了一锅汤”,比喻因为一人、一物或一事而损害了整体利益,影响了集体荣誉。

“老鼠爱打洞,坏人爱钻空”,穿墙打洞是老鼠的本性,钻空子是坏人的本性,比喻坏人会趁人不备,乘虚而入寻找机会做坏事。

“老鼠急了会咬猫”,比喻人被逼急了会做出反常的、不顾后果的事情,意思与“兔子急了会咬人”“狗急了会跳墙”相类。

“老鼠跺脚震不塌地”,比喻坏人的实力有限,闹不出大乱子来。

“老鼠见了猫”,亦作“老鼠遇了猫儿”,像老鼠见了猫儿一样畏畏缩缩,左顾右盼,形容人非常害怕的样子。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孩子会打洞”,说明自然界普遍存在着的遗传现象,强调遗传的重要性。

“老鼠养的猫不疼”,比喻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会珍惜。

“老鼠不出洞,只好拿水冲”,比喻对待顽固倔强的人,必须采取强硬的措施。

 “哪个耗子不偷油”,比喻本性难改。

“好叫的猫逮不着老鼠”,比喻喜欢虚张声势的人,注定办不成大事。

4."鼠"歇后语

\

汉语中有许多带“鼠”的歇后语,幽默风趣,寓意深刻,饶有趣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比喻害人的东西,人人痛恨,群起而攻之。

“老鼠钻到风箱里——两头受气”,比喻一个人夹在两个人中间,两头不讨好,里外不是人。

 “老鼠钻进书箱里——咬文嚼字”,比喻说话或写文章时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讽刺死抠字眼儿或卖弄学问的人。

“老鼠戏猫儿——好大胆”,猫是老鼠的天敌,讥讽人胆子太大,不知死活。“老鼠爬秤钩——自己称自己”,讽刺人自吹自擂、抬高自己。

“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面”,比喻大的、更重要的人或事还在后面。

“老鼠给猫捋胡子——拼命溜须”,形容竭力讨好奉承,巴结拍马。

“老鼠溜进铁匠铺——盗铁(倒贴)”,比喻做了倒贴的买卖或事情。

“老鼠跌进铁桶里——无缝可钻”,形容防范非常严密,使得坏人无隙可乘。

“老鼠尾巴熬汤——油水不大”,比喻可以捞取的好处不多。

“老鼠掉进米缸里——半喜半忧”,比喻喜忧参半,心情复杂。

中华文化中,我们对“鼠”的情感态度显得特别矛盾。一方面,认为鼠十分讨厌,对它没有什么好感,正所谓“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在词汇上表现地特别突出,汉语丰富多彩的词汇中有关“鼠”的词语几乎都带有贬义,几乎找不到褒奖鼠的词句。另一方面,又觉得鼠非常可爱,这一点表现在很多方面,“鼠”在十二生肖榜中稳坐了第一把交椅,“老鼠嫁女”的民间故事、戏曲、剪纸等艺术形式广为流传,一曲《小老鼠上灯台》已然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童年的美好记忆……完全颠覆了人们对“鼠”的固有认识和负面印象。今天,“鼠”进入文学、绘画、影视等众多艺术领域,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情感和审美体验。

免责声明:以上部分图片和资料均来源于网络,由我方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改正或删除 。参考文献:王延模. 鼠年说鼠:浅论汉语词汇中“鼠”的文化意蕴[J]. 汉字文化,2020(21):185-188.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管理员登录 /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