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害知识

您的位置:首页 > 鼠害知识

洪涝灾害后,如何科学应对鼠患?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0-28 11:07:51   浏览:

\

七月以来,全国多地降雨量激增,很多地方都发生了内涝、山洪等灾害,致千万群众受灾。另外,洪涝灾害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病媒生物侵袭也需提早防范,比如鼠患。

一、自然灾害时鼠情特点

\

1.鼠类迁移

自然灾害发生对鼠类生存是一个巨大的威胁,鼠类栖息场所被自然灾害毁坏前,鼠类向安全地如高坡、堤坝等迁移和集中,这些安全地又是当时灾民密集居住地。不管野鼠与家鼠都向安全地迁移,与避灾的灾民混杂在一起,为鼠媒疾病的发生与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机会。

2.鼠密度升高

据统计,洪灾灾害后鼠害的密度是灾前的3-4倍。自然灾害使生存面积上急剧减少,在有限的安全地带,聚集了四面八方的家鼠与野鼠,势必形成该处鼠类绝对数量的增多,鼠密度呈数倍至数十倍升高。

3.鼠类分布与种群组成

自然灾害发生后,分布区缩小,幸存的鼠类因原有巢穴被毁坏,集中迁移到安全地后一时无处栖息,多数潜入居民居住的房屋、庵棚、帐篷内的杂物下藏身。高坡、堤坝等避灾场所鼠食来源匮乏,鼠类对人类的依赖性程度大大增加。耐湿鼠种如褐家鼠等的比例上升;种群中灵敏、健壮的成年和亚成年鼠比例上升;野鼠与家鼠混居比例上升。当鼠密度增高、野鼠与家鼠混居使鼠类间的接触密切、人鼠接触机会增加、人群抵抗力低下之时,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斑疹伤寒、鼠疫等鼠媒传染性疾病爆发流行的风险就大大增加,所以,必须开展鼠类控制工作。

二、鼠类传播疾病

\

1.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又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

2.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各种不同型别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全身性感染性疾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和猪是两大主要传染源。临床特点为起病急骤,早期有高热,全身酸痛、软弱无力、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表浅淋巴结肿大等钩体毒血症状;中期可伴有肺出血,肺弥漫性出血、心肌炎、溶血性贫血,黄疸,全身出血倾向、肾炎、脑膜炎,呼吸功能衰竭、心力衰竭等靶器官损害表现;晚期多数病例恢复,少数病例可出现后发热,眼葡萄膜炎以及脑动脉闭塞性炎症等多与感染后的变态反应有关的后发症。

三、灾区灭鼠原则

\

1.因地制宜。各地条件不同,受灾过程有异,只有针对具体情况提出对策,才能奏效。

2.综合治理。要防灭结合,注意治本;要充分发挥各种方法和长处,互相补充。

3.确保安全。要比平时更加重视人畜安全,防止环境受到污染,不留后患。

四、鼠类控制方法
       1.防鼠措施

防鼠工作应从规划和整治环境入手。临时聚居地应统一规划,道路管理得当,临时住处整齐,禽畜圈养有序,杂物堆放成行并尽可能离地,食品妥善保存,搞好环境卫生,铲除杂草。发现鼠情应翻动可能藏鼠的物品,及时消灭窜出的老鼠。发现鼠洞立即堵塞。返家时应注意检查所带物品,避免夹带老鼠。返家后要彻底搞好室内和环境卫生。尽量用防鼠容器存粮。检查有无新鲜鼠洞,一旦发现应及时灭鼠并严密堵洞。大型粮库和集中居住场所,必要时可挖防鼠沟,沟深1m,宽0.6m,沟底每隔20~30m或每个拐角处,埋直径0.6m的水缸,沟底平缸口。随时检查处理掉入缸内的老鼠。在修理旧房或重建新居时,应全面规划,改善卫生条件。减小门、窗与框的空隙,一般不超过0.5cm;用水泥或三合土硬化室内地面。尽量增设30cm高的墙裙。管道和电线等的穿墙孔,设置铁皮挡鼠板,管道和电线从板中央小孔通过。禽舍畜圈离开住宅,厕所考虑防蝇防鼠。

2.物理灭鼠

自然灾害发生后的灭鼠要多用器械。灭鼠器械主要是鼠笼、鼠夹粘鼠胶等,此时还可用水或泥浆灌洞等民间方法灭鼠。但灾区内绝不能使用电子猫,更不能自拉电网捕鼠。

3.化学灭鼠

当鼠密度很高,或人群受到鼠源疾病严重威胁时,应在严密组织、充分宣传的基础上,选用安全合法的灭鼠毒饵,开展全面的灭鼠工作。

灭鼠药物必须选用国家准用的鼠药,绝对不能用未获国家登记的其它毒药和集贸市场上私卖的毒饵。尽可能使用高效、安全的抗凝血灭鼠剂,该类灭鼠剂的药物一是干扰血凝过程,二是损伤毛细血管壁,增加血管的渗透性,进食后的鼠类因内出血而死亡,三是有特效解毒剂。

注意,灭鼠时要加强宣传,管好禽畜,保藏好食品,照看好小孩。投毒后及时搜寻死鼠,焚烧或在适当地点深埋;为避免鼠死后,离开鼠体的虫类叮咬,最好在灭鼠同时,在居住区喷洒杀虫剂。
五、被鼠咬伤后怎么办?

及时尽力将伤口内污血挤出,用流动水和肥皂水冲洗伤口,尽量把伤口上的唾液和血液都冲洗干净,再用过氧化氢溶液消毒,伤口应该敞开、不要包扎,并立即去犬伤门诊接种出血热疫苗。如果伤口较深或者面积较大,还需要进行破伤风处理。要细心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有发热症状的的时候赶紧去医院。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管理员登录 /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