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20-10-28 11:08:20 浏览:
鼠,灵动活泼,能凭借其机警于险境中脱身自保,也能依靠其敏捷在众兽中一鼠当先。作为十二生肖之首,鼠因其强大的繁殖能力与生存能力被人类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鼠咬天开”、“鼠送谷种”等神话传说的影响下,人们将鼠称为“应万物之灵,吐物华天宝之兽。”
鼠是一种古老的动物,安徽近年曾出土距今5500万年的鼠类化石,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藏身于博物馆中的鼠……
1 隋代 · 鼠首人身俑 · 武汉博物馆藏
十二生肖以造型俑的出现,大概在隋朝。十二生肖俑,又称为十二支神像、十二时神等。武汉博物馆藏的这件隋代鼠首人身俑,高28.5cm, 底座长28.5cm,宽20.5cm。俑身着长袍,宽衣博袖,腰束丝带,拱手盘膝而坐,通体施彩绘(多已脱落),鼠首面部特征刻画细致。
2 唐代 · 十二生肖陶俑 ·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3 唐 · 红陶鼠俑 湖北省博物馆藏
4 宋 · 青白釉褐彩十二生肖 手捧鼠首瓷俑· 江西省博物馆藏
5 宋 · 素胎鼠首陶俑 · 江西省博物馆藏
6 明 · 黄绿釉带彩鼠生肖男陶俑 河南博物院藏
7 明 · 三彩抱鼠立女立俑 · 西安博物院藏
8 清代 · 金丝小鼠 · 故宫博物院藏
以金累丝工艺制成的金丝小鼠精致小巧,做工复杂,眼睛的位置原来还嵌有红色宝石。
9 明晚期 · 青白釉鼠形砚滴 上海博物馆藏
砚滴以瑞鼠为形,蜷身弓足,前爪抱瓜果,瓜果连通鼠身可储水,鼠口一侧衔有稻穗。器身施青白釉,鼠目以青花点缀。模制成型,鼠背处可见清晰的合模痕迹。历代瓷水滴多见象形仿生者,《饮流斋说瓷》第九“说杂具”有云:“水滴象形者,其制甚古。蟾滴、龟滴由来旧矣。古者以铜,后世以瓷,明时有蹲龙宝象诸状。凡作物形而储水不多者,则名曰滴而不名盂。”
10 元代 · 龙泉窑青釉堆鼠水盂 · 上海博物馆藏
此类水盂不仅元代龙泉窑生产,景德镇窑也较为常见,多见双系或无系,以印花或点褐彩装饰为主,此式单系及堆塑鼠装饰较为少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鼠不但代表子时及子年,还被认为有开天之功。龙泉窑因烧造青瓷而享有盛名,其烧瓷时间可追溯至晚唐五代,南宋时成功创烧粉青与梅子青釉,开启了龙泉窑的生产高峰。至元代时,龙泉窑的生产规模空前壮大,产品行销海内外。
11 明代 · 青玉瓜鼠 · 故宫博物院藏
12 清 · 青玉十二辰-鼠 · 故宫博物院藏
13 近代 · 玉鼠支神 · 上海博物馆藏
支神是十二地支的代表守护神,其形象与民间流传的十二生肖有关,是自然生灵与文化神格的结合。玉鼠支神正是十二支神之首。此器为白玉质圆雕鼠首人身像,着交襟宽袖长袍,曲膝半趺,手持经卷,闲适安详。另用阴刻技法勾勒出鼠目、须、鼻、嘴,衣褶随身形起伏,姿态传神。上海博物馆所藏原作为一组十二件,以拟人手法雕情态各异的兽首人身十二生肖坐像,造像多手持具象征意义的物件。
14 圆明园鼠首铜像 ·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2013年6月28日,漂泊百年后,圆明园鼠首兔首由法国皮诺家族捐赠给国家博物馆,兽首首次以无偿捐赠方式回归。
15 清 · 银镀金嵌珠宝松鼠纹簪 · 故宫博物院藏
16 清乾隆 · 粉彩松鼠葡萄纹四方瓷瓶 · 南京博物馆藏
17 宋 · 龙泉窑松鼠水注 · 福建博物院藏
宋龙泉窑松鼠水注,1952年3月福建莆田畅林宋墓出土。该文物釉色青绿,晶莹润泽;水注器形敛口,鼓腹,下有六瓣式的支架,承托水注;水注旁有一松鼠,松鼠前两爪扒在注口两边,后两爪直立,造型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