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害知识

您的位置:首页 > 鼠害知识

鼠疫小知识

来源:中国有害生物防治网   发布时间:2018-01-22 15:55:00   浏览:

鼠疫(plague) 是由啮齿动物和蚤把鼠疫杆菌传给人和动物的一种特殊的人兽共患病,其开始的症状与体征是无特征性的发热、畏寒、不适、头及四肢疼痛、恶心、喉痛,常见的是最早被蚤叮咬的地方其相关的淋巴结出现淋巴腺炎,这就是腺鼠疫,其90%发生在腹股沟淋巴结,少数发生在腋下或颈部,受害的淋巴结肿胀、红肿、变软、化脓,发热是最常见的。

鼠疫的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南方的鼠疫(主要是腺鼠疫) 多发生在春夏季节,青藏高原等地区的鼠疫(主要是肺鼠疫) 多发生于夏秋季节。

鼠疫的传播途径

1.经鼠蚤传播 鼠蚤叮咬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啮齿动物→蚤→人的传播是腺鼠疫的主 要传播方式。主要的媒介是印鼠客蚤(xenopsylla cheopis) 等10 余种蚤类。

2.经皮肤传播 剥食患病啮齿动物的皮、肉或直接接触病人的脓血或痰,经皮肤伤口而感染。

3.经呼吸道飞沫传播 肺鼠疫病人是通过呼吸、谈话、咳嗽等,借飞沫形成“人-人”的方式传播,并可造成人间鼠疫的大流行。一般情况下,腺鼠疫并不造成对周围的威胁。

日常的预防措施主要是减少人被感染的蚤叮咬、直接接触被感染的组织或者暴露于肺鼠疫病人的可能性。通过使用杀虫剂和驱避剂 避免蚤的叮咬。在农村避免处理老鼠,实行“三报三不”制度。

鼠疫“三报”是指:报告病死鼠、报告疑似鼠疫病人、报告不明原因的高热病人和急死病人。

鼠疫“三不”是指:不私自捕猎疫源动物、不剥食疫源动物、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及其产品出疫区。 

鼠疫耶尔森氏菌于1894年在香港首次分离,属肠杆菌科,耶尔森氏菌属,是革兰氏染色阴性的兼性厌氧菌,显微镜下观为两头钝园的短小杆菌,有荚膜,无鞭毛,无芽孢,菌落中心隆起,有粗糙颗粒,边缘不整齐。它生长的最适PH为6.9-7.1,温度28-30℃,对高温和化学消毒剂敏感。大多数鼠疫菌有6MD、45MD、65MD三个质粒。其中6MD质粒为鼠疫菌所独有,在这个质粒上有产生鼠疫杆菌素的pst基因和血浆凝固酶及胞浆素原活化因子pla基因,后者被认为与人类致病有关。45MD质粒为耶尔森氏菌属中三种致病菌共有,它参与温度与低Ca2+反应调节作用,主要分泌一些外膜蛋白(Yops)和产生具有抗吞噬作用的V抗原,这个质粒丢失后,鼠疫耶尔森氏菌将失去对低Ca2+反应的能力和相应的毒力。65MD质粒为鼠疫菌特有,在这个质粒上存在着编码鼠疫菌最为重要的特异性和保护性抗原—F1抗原的基因。鼠疫F1抗原的单克隆抗体是近年来开展鼠疫快速诊断研究的重要课题。在鼠疫菌的染色体上还存在着一个能够聚集氯化血红素的hms基因和另一个与细胞铁转运机制有关的irp基因,与它们相对应的pgm阳性表型和铁调节蛋白都与鼠疫菌在特定条件下的毒力有关。同时,在37℃,pH6时,鼠疫耶尔森氏菌还可以产生一种抗原,它对巨噬细胞有细胞毒性作用。

鼠疫临床表现

鼠疫的潜伏期很短,多数为2-3天,个别病例可达 到9天。

 (一) 全身中毒症状:起病急,高热寒战,体温迅速达到39-40℃,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伴有烦躁不安,意识模糊,心律不齐,血压下降,呼吸急促,皮肤黏膜先有出血斑,继而大片出血及伴有黑便,血尿。

 (二) 各型鼠疫的特殊症状:

1.腺鼠疫:为最常见,除上述全身症状外,以急性淋巴结炎为特征,为带有鼠疫菌的跳蚤叮咬四肢皮肤造成,多发生在腹股沟淋巴结,其次为腋下,颈部。淋巴结肿大,坚硬,与周围组织粘连不活动,剧痛,病人多呈被迫体位,如治疗不及时,淋巴结迅速化脓,破溃。

2.肺鼠疫:原发性和继发性肺鼠疫均是最重的病型,不仅死亡率极高, 而且可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空气飞沫传播,是引起人群爆发流行的最危险因素,它除具有全身中毒症状外,以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咳痰,咳血,呼吸困难,四肢及全身发绀,继而迅速呼吸衰竭死亡,有时检查肺部体征与临床表现不符。

3.败血症型鼠疫:主要是由于在剥食染疫动物时,鼠疫菌从皮肤破损处入血或由染疫蚤的直接叮咬所造成。由于鼠疫菌未经过机体的免疫系统而直接进入血循环,使病人很快呈现为重度全身中毒症状,并伴有恐惧感,如治疗不及时会迅速死亡。

4.其他类型的鼠疫在全身中毒症状的同时伴有相应系统的症状如肠型、皮肤型、脑膜炎型、扁桃体型、眼型等。

鼠疫治疗原则

 (一) 就地隔离病人,严格控制病人与外界接触。

(二) 首选链霉素治疗,以早期足量投药为益。

(三) 加用磺胺类药物作为辅助治疗或人群的预防投药。

(四) 用特效抗菌素的同时,加用强心和利尿剂,以缓解鼠疫菌释放的毒素对心、肾功能的影响。

鼠疫流行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鼠疫重新活跃起来。在一些静息了20多年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又陆续发现了新的鼠疫动物病的活动,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美国媒体报道称,已经消失了几十年的致命传染病黑死病重新出现,不断有人间鼠疫病例发生。亚洲、非洲、美洲也不断发生人间鼠疫的流行。离我们最近的蒙古、越南更是疫情连年不断。最令人震惊是1994年印度苏拉特的人间鼠疫流行,由于防治措施不力造成了数百万城市人口的大逃亡,使疫情迅速蔓延扩大,在极短的时间里给印度在政治和经济上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原因有三,一是对消灭鼠疫自然性的错误认识,认为可以消灭鼠疫自然性,不再会发生鼠疫流行;二是多年未发生鼠疫对鼠疫失去了警惕性;三是缺乏防治人员和防治措施。

我国有11类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于19个省区,不断有动物鼠疫流行。近十年人间鼠疫病例数逐年增多。鼠疫的威胁十分严重,防治鼠疫的工作非常艰巨而繁重。预防和消灭鼠疫是人类的共同愿望,但在目前的鼠疫形势下,我们必须做好宣传教育、疫情监测、疫情报告、灭鼠灭蚤等多项工作,使每个社会成员掌握和了解预防鼠疫的科学知识,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为创造一个人人健康、幸福的生活环境。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管理员登录 /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