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新技术

您的位置:首页 > 技术服务 > 防控技术 > 防控新技术

草原鼠害绿色防控技术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1-16 15:50:12   浏览:

  草原鼠害绿色防控包括生物制剂、物理防治、天敌防控和生态调控技术。
一、生物制剂

1. C型肉毒梭菌毒素

肉毒梭菌(Clostridium botoulinum)能产生大量毒素,根据其抗原特异性分为A、B、C、D、E、F、G等7型,其中C型、D型肉毒梭菌毒素为目前防治草原鼠害的常用生物制剂。C型肉毒梭菌毒素是由C型肉毒梭菌产生的一种神经毒素,鼠类食用后毒素经肠胃吸收并经循环系统作用于中枢神经节点,导致呼吸肌和脊柱运动神经麻痹,进而造成全身瘫痪以致最后呼吸衰竭而死亡。C型肉毒素经口毒性为中等毒性,对牛、羊、鹰、灰背隼(Falco columbarius)等非靶标动物较为安全,无二次中毒现象,适口性好,是目前我国草原上使用量最多的灭鼠生物制剂。饵料可选用小麦(Triticum aestivum)、燕麦(avena sativa)、高粱(Sorghum bicolor)等作物种子,在荒漠草原区如阿拉善盟采用胡萝卜(Daucus carrot)作毒饵,效果更佳。配制毒饵时,可根据不同鼠种选择0.1%~0.2%的剂量,即每kg饵料用含标准毒价杀鼠素1~2ml,拌饵时严禁用碱水或热水。毒饵原则上现配现用,或者盖以塑料布置12h或过夜后使用,但毒饵须在低温2~5℃下存放,并在3d内施完。草原鼠害防治一般采用均匀撒饵、带状投饵、洞口或洞群投饵等方法,投饵量为1500g/hm2。施药7d内要禁牧,防止马、牛、羊、禽及有益生物误食。

2. D型肉毒梭菌毒素

D型肉毒梭菌毒素是D型肉毒梭菌产生的一种神经毒素,经口摄入后肠道吸收进入害鼠机体,到达神经末梢—肌肉接头处,抑制神经传导物质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引起肌肉麻痹、瘫痪、呼吸困难,最终导致死亡。试验表明,D型肉毒素对内蒙古常见草原害鼠长爪沙鼠施药后3d和5d的平均灭效率分别为72.8%和97.5%,对笼养东北鼢鼠药后4d的灭杀率为100%,对大沙鼠施药后5d的平均灭洞率在89.4%以上,但对布氏田鼠的防治效果仍不理想。D型肉毒素高效、低毒、低残留,对人畜较安全,不产生二次中毒,不危及鼠类天敌,同时极易在自然环境中分解,对非靶标动物安全,是我国目前草原使用量较多的灭鼠生物制剂。D型肉毒素与饵料的配制浓度为0.1%~0.2%,即灭鼠剂1ml配毒饵0.5~1.0kg,可选小麦、燕麦、脱皮高粱、玉米糁、胡萝卜等作为饵料。配制毒饵时,可用井水、河水或自来水,但温度应在0~10℃,不宜用碱性水配制。毒饵最好能当天配制当天用完,不得超过2d。草原鼠害防治一般采用均匀撒饵、带状投饵、洞口或洞群投饵等方法,投饵量为1500g/hm2,视鼠种不同投饵量可适当增减。投饵后禁牧14d。

3. 莪术醇 

莪术醇(Curcumol)是中药莪术抗病毒、抗癌、抗菌等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从莪术根茎中提取的挥发油经纯化而制得。莪术醇可破坏雌性胎盘绒毛膜,从而降低妊娠率,是一种具有抗生育作用的植物源药物。研究表明,莪术醇饵剂对内蒙古草原常见害鼠布氏田鼠雌雄两性均有抗生育作用,对达乌尔黄鼠和大沙鼠雌成体的怀胎下降率分别达73.8%和73.0%,抗生育效果显著。莪术醇为控制害鼠的生育类药剂,能够保持以鼠为食的鼠类天敌的生物链,适口性好,对人、畜、禽、鼠类天敌和其他非靶标动物较为安全,具有环保型生物农药的优点,而且利于维持草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平衡。

4. 新贝奥生物灭鼠剂 

新贝奥生物灭鼠剂为卫矛科(Celastraceae)植物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的粗提物雷公藤多甙制成品,是一种雄性不育灭鼠剂。害鼠进食后,药剂会抑制睾丸的乳酸脱氢酶,附睾末端曲细输精管萎缩,精子量变得极为稀少,丧失生育能力,从而达到减少害鼠数量的目的。研究表明,雷公藤制剂可使发育期成体雄性布氏田鼠睾丸脏器系数下降,对睾丸中精子数量和活力产生显著影响;也可使长爪沙鼠精子密度和活力下降,200mg/kg以上可致试鼠半数以上死亡,不仅具短期杀灭作用,而且具中长期抗生育作用,对害鼠的杀灭和繁殖控制具有较好作用。新贝奥生物灭鼠剂适口性强,对人畜及有益生物相对安全,对环境友好,不会造成残留污染,具有较好的杀灭和抗生育双重作用,能够有效降低害鼠的数量和密度,达到持续灭鼠效果。防治时,0.25mg/kg雷公藤甲素颗粒剂投药500~1200g/hm2。投药后一般需禁牧15~20d,并在施药区竖立明显的警示标志,防止家禽、牲畜进入,避免有益生物误食。

5. 世双鼠靶  

世双鼠靶通用名称为20.02%地芬诺酯·硫酸钡饵剂,是针对鼠类消化系统特点而研发的靶标专一的新一代无公害生物灭鼠剂,其主要有效成分由活体微生物、医用造影剂硫酸钡和止泻剂地芬诺酯加诱食剂等组成。其机理是通过地芬诺酯减缓肠道蠕动,使摄入的饵剂不易分散,饵剂中的功能微生物发酵产生气体,推动饵剂的硫酸钡集中堆积在鼠类狭长的肠道内产生梗阻,使害鼠不能进食,造成体内营养缺乏,脏器衰竭死亡。研究表明,该药对以长爪沙鼠为优势种的害鼠种群防治效果明显,鼠密度下降率62.0%,有效洞口减退率54.0%。与传统灭鼠剂相比,世双鼠靶作用方式独特,适口性好,不易产生耐药性,且靶标专一,对鸡、鸭、牛、羊、猪、猫等动物安全,适用于草原、农田、森林等,特别是在绿色农畜食品生产基地、自然保护区及鸟类长期居住或候鸟迁徙“驿站”,使用更安全。防治草原鼠害时,一般使用量为1500~2000g/hm2。世双鼠靶为成品灭鼠药,可以直接投放,省去了现场配药拌制的环节,使用较为方便。
二、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指利用捕鼠器械捕杀害鼠的方法,常见的包括防治地下鼠的地箭、弓形箭以及地上鼠的捕鼠夹、捕鼠笼。近年来,各地根据当地实际研发创新了物理防治方法,提高了防控效率、效果和效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草原工作站研发了防治东北鼢鼠的捕鼠器械--鼢鼠洞道箭,2011年在额尔古纳市苏沁乡和牙克石市牧原镇试验示范0.2万hm2,成效显著,为鼢鼠的有效防治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各盟市积极激发广大农牧民参与灭鼠工作的主动性,木压拍法、吊弓等一批民间防治方法被采用,既带动了农牧民参与灭鼠的积极性,又提高了灭鼠工作效率和防控效果,是内蒙古东北鼢鼠、草原鼢鼠等地下鼠防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天敌防控

天敌防控技术是指在草原鼠害发生区内利用其捕食性天敌自然调控鼠类种群数量,达到控制草原鼠害目的的一种生物防治技术。尽管天敌防控效果尚不能与化学防治方法相比,但天敌防控本身所特有的优点是其他方法无法替代的。目前,天敌防控主要包括招鹰控鼠和野化狐狸控鼠技术。

1. 招鹰控鼠

招鹰控鼠技术是利用鼠及其天敌鹰的食物链关系,在草原鼠害发生区人工建造鹰架鹰墩,给鹰类提供更适宜的觅食、栖息和生存条件,增加鹰的数量和活动范围,从而实现对鼠害的有效控制。招鹰控鼠对布氏田鼠、长爪沙鼠、达乌尔黄鼠等草原主要害鼠的防控效果在37.2%以上,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招鹰控鼠设施主要包括鹰架和鹰巢,鹰架为“T”字形,上端为横梁,下端为立柱,便于鹰类休息和瞭望;鹰巢的上端设计成圆形,利于鹰类筑巢繁殖。立柱用混凝土钢筋浇制或用木杆制成,高度5~7m;横梁采用钢材或木材制成,长度30cm。鹰架应设立在害鼠常年活动且密度较大、草地植被稀疏、地势平坦、视野开阔的区域,一般“一”字形排列,每隔4个鹰架设1个鹰巢。鹰架(巢)纵横间隔距离一般为500~800m,每座鹰架(巢)控制面积19.6~50.2hm2。鹰架与鹰巢的比例一般为4:1。

2. 野化狐狸 

野化狐狸控鼠技术也是利用鼠及其天敌狐狸的食物链关系,将人工饲养的狐狸,经短期野外生存能力科学训练后,有计划地放归到草原鼠害发生区以控制草原鼠害的一种生物防治新技术、新方法。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等地对布氏田鼠、长爪沙鼠的防控效果可达79.2%以上,对地面鼠的防控效果较为明显,每只狐狸每年平均防控草原鼠害面积333.3hm2。目前,野化狐狸控鼠技术所用的狐狸为银黑狐,其驯化可分为3个阶段:一是笼养育成阶段,初选发育正常的仔狐进行20~30d笼养,分两次饲喂,日供食量200~300g,并接种犬瘟热、狐脑炎病毒性肠类等疫苗;二是人工散养野化训练阶段,进行个体复选,选留发育较好、食欲旺盛、较为凶猛的仔狐,改喂鲜活的鼠类食物,训练狐狸食性;三是自然散养野化训练阶段,主要训练其防护和捕食能力,增强在自然状态下的生存能力,该阶段要尽量避免与人接触。
四、生态调控

生态调控鼠害技术是指采用禁牧休牧、围栏封育、人工种草、补播改良、施肥除莠等综合措施,破坏和改变鼠类适宜的栖息、繁殖和生存环境,从而长期有效抑制害鼠种群数量增长的一种方法。在利用生物制剂、物理防治、天敌防控的基础上,在草原害鼠密度适宜地区采用生态调控技术,既可持续控制害鼠,又能够提高产草量,有效促进草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五、科学施药技术及应用

1. 飞机施药技术

飞机施药技术具有用时短、效率高、效果好、控制面积大等优点,在草原鼠害应急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草原鼠害飞机施药主要采用“运—五”飞机,一般用于2万hm2以上、地势较平坦的区域。饵料一般为小麦,根据害鼠种类选择C型肉毒素、D型肉毒素等生物制剂按要求进行配制。投饵前,要对飞行作业区进行详细勘察,重点标注河流、湖泊、湿地、村庄、自然保护区等禁止投饵位置。实施飞防前,首先要对危害区域进行野外调查,确定飞防作业区,作业区一般设计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并将四角GPS经纬度导入mapsourcer软件,将四角连线,形成作业区位置图;其次要采用mapsourc-er软件设计飞行航线,设计时要重点考虑季节风向、航区长度等,尽可能避免“空飞”,降低飞行成本;最后将设计好的作业航线信息导入飞机GPS自动导航系统,并校正飞行偏差,确保飞机按预定设计线路精准作业。“运—五”飞机投饵灭鼠时,飞行高度0.03km,飞行速度160km/h,撒播毒饵量1.5kg/hm2,毒饵播幅宽度0.05km,每架次飞机载毒饵800kg、飞行距离106.7km、投饵面积533.2hm2。投药作业时,地面工作人员需认真做好飞行时间、飞行架次、加药量、投饵面积等各项记录,随时到作业区检查防治效果,使用GPS定位投饵区域,与飞行员的机载GPS系统进行核对,避免漏防和重防,确保作业质量和防治效果。

2. 大型机械施药技术

在鼠害发生面积较大、地势相对平坦的草原上可利用大型机械进行投饵防治。PS753、PS953和9DSX-35型悬挂式毒饵喷撒机是目前内蒙古草原灭鼠常用的三款大型机械。PS753、PS953两款机型投饵有效距离12~16m,9DSX-35型悬挂式毒饵喷撒机毒饵喷撒距离35m。一般一台大型机械一天可防治草原鼠害面积200~266.7hm2,相当于60~80人的人工投饵量,作业效率高,防治效果好。由于牧区围栏多,划分作业区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划分,这样利于机械作业。防治时,要根据防治作业区位置图,利用GPS导航进行鼠害防治。要求每天核对作业范围,避免重复防治和漏防,防治作业结束后,绘出防治作业区示意图。

3. 小型机械施药技术

背负式投饵器是最为常用的小型机械,一般载饵量5kg,它的使用提高了防治的机动性和精准度。投饵时,可采取多人并排同向前行投饵的方法,每人投饵宽度为10~20m,布氏田鼠、长爪沙鼠投饵宽度应控制在10~15m,大沙鼠、达乌尔黄鼠投饵宽度应控制在15~20m。每个洞口前10cm以外的鼠道两侧散投毒饵10~15粒,投洞率应不低于90%,不得将毒饵堆放或投入洞口中,以免造成家畜中毒死亡或害鼠拒食。对于洞口密度较高而且集中连片的地块,可采取空中抛撒投饵方法,抛撒投饵要求毒饵颗粒落地均匀,平均落粒数6~7粒/m2,最多不得超过10粒。

参考文献:马崇勇,张卓然,单艳敏,王智勇,季彦华.等.内蒙古草原鼠害及其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现状[J].中国草地学报,2017,39(05):108-115.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管理员登录 /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