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害风险评估与预警管理

您的位置:首页 > 鼠害风险评估与预警管理

湖北省农村鼠害测报调查与统计分析规程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2-23 16:29:24   浏览:

一、标准概况
       本标准为湖北省地方标准,标准编号为DB42/T122-1996。本标准于1996年12月30日由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自1997年1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前言:随着农村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农业生产的发展,我省农村害鼠发生规律和危害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摸清我省害鼠的实际发生情况,我们进一步规范了农村害鼠测报调查方法。
       我们在1994~1996年三年时间里,一直研究和验证该规程。于1996年6月组织专家讨论、研究,修改了规程,并在全省13个鼠情监测点开展了试验研究。1996年12月,在修改规程的基础上,制定了《湖北省农村害鼠测报调查与统计分析规程》,并在全省组织实施。
       经过三年的“办试验点”到“推广示范”、“面上推广”和“组织普及”四个阶段的努力,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一是提高了测报质量,能准确反映我省农村害鼠的发生趋势和分布状况;二是提高了统计质量,与以前调查资料相比,取样比例合理,代表性强,调查系统,增加了资料的可比性;三是拓宽了信息资源,发挥了统计参与决策的职能作用。从而使我省的农村害鼠测报调查与统计分析基本上走上了正规化道路。
       为了使我省农村害鼠测报调查工作向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使之更好地为农业生产发展服务,我们特制定了本规程。
       本规程的制定和执行,将为我省鼠害的发生危害、防治损失的统计实行科学管理和为指导全省鼠害防治起重要作用。
       本标准由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农业厅归口。
       本标准由省植保总站熊先梅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熊先梅、许艳云、李冬梅、郭世文。
       本标准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省植保总站解释。
二、标准内容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农村(即农舍和农田)主要鼠害测报及防治调查所涉及的名词术语、抽样方法、调查方法、调查工具、统计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省、地、市、县(市)级农业植保部门。
2 定义
2.1 夹日法
       使用相同型号的若干数量鼠夹,在一定范围内放置12小时以上的捕鼠方法为夹日法。
2.2 夹日率(捕获率)
       100个夹日捕捉到的鼠数即为夹日率(捕获率)。
2.3 鼠害
       指害鼠达到一定数量时,所造成明显的危害。
2.4 鼠密度
       主要用相对数量调查法测定,以夹日率表示。一般有相对密度和绝对密度之分。相对密度指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鼠类数量的相对值,本规程以夹日率表示。绝对密度指单位面积内某鼠种的全部个体数或近似值。这种调查目前比较困难。
2.5 鼠害发生面积
       指害鼠相对密度达防治指标(见附录D注)以上的鼠害面积,即为鼠害发生面积。
2.6 鼠害防治面积
       指达防治指标的各个时期化学药物防治和生物防治的累加面积。
2.7 挽回损失
       通过防治鼠害后挽回的损失,即为防治区比非防治区增加的产量。
2.8 实际损失
       通过防治鼠害后仍因残存害鼠所造成的损失。
2.9 发生程度
       较大区域发生程度的评定,以鼠害防治前害鼠的相对密度指标和该量级的面积比例(即密度指数)两个因素组合表示的。按照全国统一的五级方法统计,即一级轻发生,二级中等偏轻,三级中等发生,四级中等偏重,五级大发生。见附录D(标准附录)。
3 鼠害测报调查
3.1 调查工具
3.1.1 鼠夹:由省鼠害监测站统一配备统一规模鼠夹。木板长15cm,宽8cm,厚1.2cm;钢丝弹簧直径不小于1mm,夹鼠铁丝直径不小于1.5mm。
3.1.2 饵料:花生米或油条等。
3.1.3 计量尺
3.1.4 小天平(百分之一)
3.1.5 解剖刀
3.2 调查方法
3.2.1 调查对象、时间、方法见表1

\

3.2.2 测量方法:捕到鼠类之后要进行测量和种类的鉴别,以稀有种剥制成标本存档。
       a)体长:自吻端到肛门的直线距离。
       b)尾长:自肛门至尾端的直线距离(尾端毛除外)。
       c)耳长:自耳孔下缘至耳壳顶端(不连毛)的直线距离。
       d)后足长:自足跟至最长趾的末端(不连毛)的直线距离。
       e)体重:以克为单位。
       f)年龄组成:年龄组成的测定方法参考附录B2。
       测量单位以毫米计,测得的数据分种编号,分出各年龄组成。如已剥制成标本,则要将外形测量数据记在标签上。标签上写好种名和标本编号、采集时间、地点和鉴定人,系牢在鼠的后肢上,便于长久保存作为研究资料。剥制标本时将头骨取出剥净后和标本一起保存。同时记录上捕到鼠类的鼠种、性别、生殖腺及子宫状况。见附录A和附录E(标准附录)。
3.2.3 解剖方法:利用解剖刀切开雌鼠腹部,记录孕鼠数,怀仔数、子宫斑等,见附录B(标准附录)。
3.3 标本选择

3.3.1 确定抽样点:依据优势鼠种的地域分布状况,与分类随机原则,按单位数20%选择不同代表环境样本点。
3.3.2 确定样本容量:每个样本点分别在所负责的典型样地内,每月调查3个样方。
3.3.3 抽样方法图
       样方模式图:

\

       注:1公顷=15亩=100米×100米=50夹  夹距=10米×20米
4 农村鼠害防治调查方法
4.1 调查工具
       鼠夹(防治前后使用相同型号的若干数量鼠夹),木夹或铁夹均行。
4.2 调查方法

4.2.1 调查对象、时间、样本选择(见表2)

 \

4.2.2 调查方法

4.2.2.1 相对密度调查方法同测报调查方法。
4.2.2.2 绝对密度调查方法(捕杀除去法):采用棋盘式间隔5米放一鼠夹,每天检查捕捉数量。调查方法及记录表样见附录C(提示附录)。

       此法在同一地区不宜连续捕捉时间过长,一般以3~5日为宜。时间长了,邻区鼠类侵入就造成假象。
5 农村鼠害统计分析
5.1 统计指标
       鼠害统计指标包括发生面积、防治面积、鼠综合密度、实际损失、挽回损失。
5.2 发生面积的统计分析
       计算方法:依据样本点代表样方的面积除以该类型的作物种植面积,计算出害鼠各级发生面积百分率,累加达防治指标以上各级发生面积百分率之和,乘以抽样代表范围内寄主作物的种植面积,即为害鼠在这个地区的发生面积。
5.3 防治面积统计分析

        防治面积=∑(化学药物防治面积+生物防治面积+器械防治面积)

5.4 发生程度的统计分析
      根据样本点害鼠各级发生面积百分率,计算加权平均密度指数(计算公式:加权平均密度指数=ΣNi×i/100,式中Ni代表害鼠各级发生面积百分率,i 表示级别),以及根据捕获率确定发生程度,查发生程度级别与作物产量损失率指标见附录D,确定全省或全地区范围害鼠发生程度。

\

5.5 鼠害的损失计算

       鼠害的相对数量=鼠害发生面积(公顷)×夹夜率×50
       实际损失=灭后老鼠数×每年每只老鼠耗损数(每只鼠9公斤/年粮)
       挽回损失=灭鼠只数×每月每只老鼠耗损数(0.7公斤/月)×灭后月数
       理论损失=实际损失+挽回损失

  \

        备注:

\
 

 \
 

 \

       从表中Y值为纵坐标,X值为横坐标,延长坐标线与X轴相交,此点数值为该地区害鼠的实有只数如图1表示。

\

图1  捕杀除去法计算鼠数例图
 

\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管理员登录 /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