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害风险评估与预警管理
您的位置:首页 > 鼠害风险评估与预警管理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2-23 16:29:52 浏览:
一、标准概况
本标准为贵州省地方标准,标准编号为DB52/T 415-1997。本标准于1997年12月1日由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自1998年1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前言:鼠害是当前世界性灾害,也成为制约我省农业发展的重要灾害之一。近年来,我省农田鼠害发生日趋严重,发生面积大,危害重,损失大。据统计,“八五”期间全省农田鼠害年均发生面积41.7万公顷,年均损失粮食6.65万吨左右。要控制和减少鼠类的危害,必须要对农田鼠害进行准确及时的预测预报,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及时组织防治,做到有的放矢,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贵州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贵州省植保植检站、贵州省农田鼠害研究协作组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杨再学、金星、沈仲宁、松会武。
二、标准内容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田鼠害的调查方法、监测技术、记载内容、预报方法以及综合治理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开展农田鼠害系统监测和季节监测的县或县以上植保站使用,也适用于开展此项工作的基层鼠情观察点。
2 调查方法
2.1 调查工具
规格为12cm×6.5cm中型木板夹或铁板夹。
2.2 调查饵料
花生仁。
2.3 调查生境
住宅、稻田、旱地三种生境类型。要求农田、旱地耕作区面积大于60公顷,住宅不少于1000户。
2.4 置夹方法
2.4.1 住宅区以房间为单位,15m2以下房间置夹1个,16m2~20m2房间置夹2个,20m2以上,每增加10m2增加鼠夹1个。
2.4.2 稻田、旱地耕作区采用直线或曲线排列,夹行距5m×50m或10m×25m,特殊地形可适当调整夹距。置夹重点位置是田埂、地埂、土坎、沟渠、路旁及鼠类经常活动的地方,置夹路线上下、左右移动,以免鼠类拒夹。
2.5 置夹数量
每月在住宅、稻田、旱地三种生境类型,分别置夹200夹夜以上,共计不少于600夹夜。
2.6 置夹时间
在每月上旬(5日~10日),一般选择晴朗天气,晚放晨收,系统鼠情监测点每月调查一次,季节监测点每年在3月、6月、9月各调查一次。
3 调查内容
3.1 监测区自然概况调查
稻田、旱地耕作区包括气候、海拔、地形、土壤、植被、作物品种布局、播种面积、生育期及长势情况等;住宅区包括房屋结构、环境卫生、贮粮防鼠设施及养猫情况等。
3.2 鼠种种类调查
在一个地区或一个县,选择有代表性的生境类型进行调查,对各生境类型捕获的鼠类标本分别进行编号,鉴定鼠种及性别,体尺测量,结果填入表1。
3.3 捕获率及鼠种组成调查
将各月不同生境类型捕获率(鼠密度)及各鼠种组成率结果填入表2(计算方法按附录A),在统计捕获率时对捕到鼠类或夹住鼠毛、足、尾、皮的鼠夹应列为捕获,若能辨认出鼠种的,应作分种捕鼠数统计。
3.4 繁殖特征调查
雌鼠繁殖特征通过逐月解剖雌鼠,观察胎仔数和子宫斑数,度量胎仔发育的长度、重量;雄鼠繁殖特征可根据睾丸下降长度及重量来确定,结果填入表3。
3.5 年龄结构调查
每月定期采集30只以上的标本,以臼齿磨损度或体重为基本指标(划分标准按附录B),参照体长、胴体重等,确定鼠类的年龄结构,结果填入表4。
3.6 危害损失调查
在作物受害期内,根据作物类型,选择3公顷~6公顷的面积样方,采用平行线跳跃式取样方法调查作物受害率,同时,用目测法判断作物的危害损失,结果填入表5。
4 发生程度及防治指标
4.1 农田鼠害发生程度划分标准
在这个指标中(表6),一级危害不明显,属经济允许水平下线,可不防治;二级是防治起点,应注意挑治;三、四级会造成一定损失,要发动群众,适时防治;五级为大发生,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突击防治。
4.2 农田鼠害经济防治指标
播种期田间捕获率为4%,成熟收获期捕获率为5%。不同作物不同时期鼠害经济防治指标见表7。
5 预测预报
5.1 预报依据
5.1.1 种群发生基数:在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地区,3月份捕获率8%以上大发生,3月份捕获率不足2%轻发生。
5.1.2 种群繁殖状况:种群繁殖提早,参与繁殖的个体增多,种群中雌性比例大时,有利于种群数量的增长。
5.1.3 种群年龄结构:种群成亚比80%以上,3 个月后种群数量则高,种群成亚比40%以下,3个月后种群数量则低。
5.1.4 环境因子:高温和暴雨对害鼠发生不利;作物播种期、成熟期是鼠害发生严重危害的时期。
5.2 防治适期预测
预报防治适期根据早春害鼠繁殖的早晚、种群年龄结构及组成、结合气候条件、食物条件等因数综合分析,预测害鼠数量高峰期出现的时期,确定防治适期。
5.3 发生量预测
在黑线姬鼠为优势种的地区,根据3 月份捕获率基数,应用种群数量预测预报方程:Y=2.4460X+0.54,(X:3月份捕获率(%),Y:6月份的种群密度(%)),预测6月份数量峰的种群密度。
5.4 发生程度预测
依据害鼠主害期种群密度、危害损失率、发生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例三个因子,结合鼠类繁殖状况、食物、气候、天敌等因素综合分析,作出可能发生的级别的预测。
6 综合治理
6.1 综合治理的目标
6.1.1 降低鼠密度:根据作物把鼠密度降低到3%~6%。
6.1.2 控制损失率:将作物田间鼠害损失率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
6.2 综合治理的策略
采取“春季主治压基数,秋季挑治保丰收”的防治策略。防治时在大范围内室内外同步开展,以药物防治为主,生态、生物、器械、农业防治为辅。
6.3 综合治理的技术措施
6.3.1 综合治理必须坚持做到“三集中”(集中时间、集中人力、集中财力);“五统一”(统一指挥、统一组织、统一行动、统一方法、统一配制毒饵);“三不漏”(不漏房、不漏间、不漏有鼠外环境),开展春秋两季统一灭鼠活动,确保春防面积达80%,秋防面积占20%。
6.3.2 科学选用杀鼠和饵料:大面积灭鼠选用高效、低毒抗凝血杀鼠剂为主,实行灭鼠药物交替使用。饵料一般选用大米、玉米料、小麦、红苕块等鼠类喜吃食物。
6.3.3 投饵方法:稻田、旱地耕作区,采用一次性饱和投饵法。稻田投饵按自然田块,在田埂上或沟渠边及稻田附近的鼠类活动场所投饵一圈,形成保护圈;山坡旱地以耕地为中心设保护区,重点投药防治。住宅区采用连续多次投饵法,按多吃多补、少吃少补,不吃不补的原则进行补充饵量,对猪栏、牛圈、粮仓、厨房以及鼠类经常活动的地方重点投药。
6.3.4 投饵量:稻田、旱地耕作区每5m一堆,每堆3g~5g,每667m2投饵量150g~200g。住宅区按15m2房间2~3堆,每堆5g~10g进行投饵。
7 监测档案表册
农田鼠害监测与综合治理技术规范中的表1、表2、表3、表4、表5,合编印成《贵州省农田鼠害监测档案表册》(见附录C),供实际记载使用,并作为正式档案资料保存。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农田鼠害调查资料计算方法
A1 捕获率及鼠种组成率
A2 怀孕率及睾丸下降率
A3 灭鼠效果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鼠类年龄组划分标准
B1 黑线姬鼠年龄组划分标准
幼年组(Ⅰ):M3(M(Moldres)=臼齿,M1、M2、M3为第一、第二、第三上臼齿。下同。)未长出,只能见到M1和M2;M3虽已长出,达不到M1、M2高度;雌雄个体性腺均未成熟。
亚成年组(Ⅱ):M1、M2咀嚼面上出现横嵴与纵桥,M1前面有两横列突头,M2中列、M3后列各突头都分别连在一起,M1、M2后列突头有部分尚未完全连在一起。
成年Ⅰ组(Ⅲ):M1、M2的中、后列突头已出现纵的连接,其连接成马蹄形形成一个封闭的环;咀嚼面露出的齿质占40%。
成年Ⅱ组(Ⅳ):M1、M2的中、后列突头的磨损面已构成封闭的环,M3的突头已融合在一起;咀嚼面露出的齿质占80%。
老年组(Ⅴ):臼齿咀嚼面损成平板,磨面接近齿根。
B2 褐家鼠年龄组划分标准
幼年组(Ⅰ):体重小于80g以下。
亚成年组(Ⅱ):体重80.1~130g。
成年Ⅰ组(Ⅲ):体重130.1~185g。
成年Ⅱ组(Ⅳ):体重185.1~245g。
老年组(Ⅴ):体重大于245g以上。
B3 黄胸鼠年龄组划分标准
幼年组(Ⅰ):M3未长齐,其咀嚼面比M1、M2低,仅有M2第二横嵴形成。此时个体无繁殖能力。
亚成年组(Ⅱ):M3长齐,M2、M3以至M1的第二横嵴均形成。此时多数个体具有繁殖能力,在繁殖季节里,雌性1/3个体怀孕,雄性1/3以上个体睾丸下位。
成年Ⅰ组(Ⅲ):M1的第一横嵴形成,齿突进一步磨损,致使M2、M3出现纵的连接。此时个体繁殖力强,在繁殖季节里,雌性2/5个体怀孕,雄性4/5以上个体睾丸下位。
成年Ⅱ组(Ⅳ):各上臼齿齿突磨平,横嵴内外两端纵联成封闭的齿环1~3个。此时个体繁殖力强,在繁殖季节里,雌性4/5个体怀孕,雄性4/5以上个体睾丸下位。
老年组(Ⅴ):齿突磨损加深,齿环磨平而融合成一个整块。此时个体仍有繁殖能力。
B4 小家鼠年龄组划分标准
幼年组(Ⅰ):M3尚未长出或刚长出还未与另两个臼齿的咀嚼面达同一平面。此组雄鼠睾丸一般未降阴囊,雌鼠阴门未开启,子宫线状。日龄在25d以下。
亚成年组(Ⅱ):M3与M1、M2的咀嚼面达同一平面,齿尖湖发育,M1的齿尖1、4、7和2、5、8及3、6,M2的1、3、6和2、4,M3的1、3、4分别联结成湖。雄鼠及雌鼠有1/3个体参加繁殖。日龄25d至2.5个月。
成年组(Ⅲ):M2的齿尖湖1、3、6和齿尖湖2、4联结。有90%以上个体参加繁殖。年龄2.5月至1.5年。
老年组(Ⅳ):M2的3个齿尖湖沟通,在极老个体中,3个臼齿分别形成大湖,齿根大大突出于齿槽骨。有95%以上个体参加繁殖。年龄在1.5年以上。
注意事项:农田鼠害监测档案表册除发生及防治基本情况表外,总计5个表,每页右上角表格序号后面括弧
内数字为该表的页数序号,任一表格如出现不够的情况,可以自行复制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