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害风险评估与预警管理
您的位置:首页 > 鼠害风险评估与预警管理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2-23 16:32:18 浏览:
一、标准概况
本标准为四川省地方标准,标准编号为DB51/T488-2005。本标准于2005年6月7日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自2005年7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的附录A、B、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植物保护站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涂建华、蒋凡、刘可、郭聪、徐翔、袁春花、徐兴全。
二、标准内容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村(即农舍和农田)鼠害监测调查、灭鼠效果调查、鼠害统计分析及农村灭鼠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农村鼠害监测与综合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3.1 夹夜法 One night trapping method by snap-traps
使用相同型号的若干数量鼠夹,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放置一夜10h~12h)捕鼠进行相对数量调查的方法。
3.2 捕获率 Trap success
总捕鼠数与连续放置的总有效夹数的百分比。空翻夹、留在夹上的鼠毛等非致命部位不计在内。
3.3 鼠密度 Rodent density
害鼠相对密度调查法测定,以夹夜率表示。
3.4 发生程度 Infection intensity
较大区域发生程度的评定,以防治害鼠前害鼠的相对密度指标和该量级的面积比例(即密度指数)两个因素组合表示的。按照全国统一的五级方法统计,即一级轻发生,二级中等偏轻,三级中等发生,四级中等偏重,五级大发生(见附录A)。
3.5 鼠率 Pregnant rate
指已怀孕的雌鼠数占总捕获雌鼠数的百分比。
3.6 年龄组成 Age composition
指害鼠中幼体、成体、老年体分别占总捕获鼠数的百分比。年龄组成的测定方法采用臼齿法。检查害鼠上臼齿的磨损程度。幼体:上臼齿没有磨损,呈现尖利齿状;成体:可以看到上臼齿磨损,但是各个齿间没有相连;老体:上臼齿严重磨损,呈现平面或明显环状。
3.7 殖强度 Breeding potential
指害鼠在单位时间内繁殖个体的能力。
性成熟:雄鼠睾丸下降到阴囊,鼠阴道已开口。
3.8 毒饵站 Bait station
指在进行灭鼠时,用于盛装毒饵、能够让害鼠在其中取食毒饵、达到灭鼠目的的装置。
4 鼠害监测调查
4.1 调查工具
4.1.1 鼠夹规格
钢板夹长15cm,宽8cm;钢丝弹簧直径不小于1mm,夹鼠铁丝直径不小于1.5mm。
4.1.2 饵料
生花生米。
4.1.3 计量用具
游标卡尺、常规直尺、普通天平。
4.1.4 解剖用具
医用解剖刀或解剖剪,消毒剂及医用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4.2 调查方法
4.2.1 调查对象
黑线姬鼠、褐家鼠、黄胸鼠、大足鼠、小家鼠、四川短尾鼩等。
4.2.2 调查时间
每个月上旬调查一次,每次连续3天布夹,鼠夹晚放晨收。
4.2.3 样方选择
4.2.3.1 确定大样方:每个县根据当地生态环境,作物布局及耕作制度,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大样方3~5个,面积在20hm2以上,作为监测点。每个大样方内选择6个小样方,面积为1hm2。
4.2.3.2 确定样方容量:每月在每个大样方内调查1个小样方,连续调查3夜。每个小样方的调查每半年重复一次。
4.2.4 鼠密度调查方法
4.2.4.1 测定农田鼠密度:主要采用相对数量调查法,以捕获率表示。
4.2.4.2 室外放夹地点及数量:每个小样方内放夹50个,夹距一般为10m,行距为20m,特殊地形可适当调整夹距或行距。
4.2.4.3 放夹重点位置:田埂、地埂、土坎、渠道、沟边、地角等。数据记录在附录A的表2-A。
4.2.4.4 测定农舍鼠密度:在大样方农田附近选择60个农户,分成3片,每片20户。每个月调查一片,循环监测。每户放夹5个,分别放置在厨房、后屋檐、猪圈屋、仓房、卧室等地点,每间房和每面墙不得重复放置。每夜放夹总数不低于100个。记录连续3夜的捕获率于附录A 表2-A。
4.2.5 害鼠基本情况调查
捕到害鼠之后要进行鉴别,记录鼠种、性别、性成熟情况、分出各年龄组成。相关数据分别填在附录A表2-B和表2-C。
4.2.6 解剖方法
利用解剖工具解剖雌鼠腹部,记录孕鼠数、怀仔数等,填在附录A表2-B和表2-C。
........................................................(1)
...........................................................(2)
5 灭鼠效果调查
5.1 调查工具
同4.1。
5.2 调查方法
5.2.1 调查对象
同4.2.1。
5.2.2 调查时间
每次灭鼠前5天,灭鼠后20~30天内进行。
5.2.3 样方的确定
同4.2.3。
5.2.4 调查方法
同4.2的鼠密度调查。
6 鼠害统计分析
6.1 统计指标
鼠害统计指标包括发生面积、防治面积、实际损失、挽回损失。
6.2 发生面积的统计方法
根据鼠害监测结果,计算发生面积。
各生态类型鼠害发生面积=该类型害鼠捕获率农田达5%以上(农舍3%)的面积。
总发生面积为各生态类型鼠害发生面积之和。
6.3 发生程度的统计
发生程度即发生等级,其划分标准见附录A表1。
各生态类型鼠害发生程度=各大样方鼠害平均发生程度。
.........................................................(3)
式中:
Ni代表各大样方鼠害平均发生程度;
i大样方个数。
........................................................(4)
6.4 防治面积统计
防治面积=采取防治措施的面积之和....................................................(5)
6.5 鼠害的损失计算
理论(自然)损失=∑灭鼠前各级鼠害发生面积×损失率×单位产量 ...........................(6)
实际损失=∑灭鼠后各级害鼠发生面积×损失率×单位产量 .................................(7)
挽回损失=理论(自然)损失-实际损失 ..................................................(8)
7 农村灭鼠方法
7.1 物理方法
可用捕鼠夹、捕鼠笼、粘鼠板等装置对害鼠进行捕打。捕鼠装置应该放置在害鼠经常出没的地方,诱饵使用当地常见的花生、甘薯等。
7.2 化学方法
7.2.1 以鼠害监测情况为依据,采用国家规定的杀鼠剂,如抗凝血杀鼠剂等。饵料选择小麦、碎玉米、大米等当地常种作物,使用浓度见附录B。
7.2.2 毒饵配制方法
根据饵料种类及杀鼠剂的性质,可采用混合法、附着法、浸泡法等。使用浓度见附录B。
7.2.3 灭鼠时间
主要在春秋两季,根据鼠情监测结果,当捕获率达到农田5%、农舍3%以上时,开展防治。
7.2.4 毒饵站灭鼠
7.2.4.1 毒饵站制作:竹筒毒饵站用口径为5cm~7cm的竹子制成。农田用的长60cm,两端分别留有长5cm的突出遮雨部分。在野外使用时,应用铁丝将其固定,并让毒饵站与地面保持3cm的距离,以免雨水灌入;农舍用的长度在30cm左右,可直接放置在地面,用小石块等稍作固定即可。也可用花钵在边沿打一个口径5cm~6cm的洞,反扣在地面成为毒饵站。示意图见附录C。
7.2.4.2 放置数量及位置
农田:害鼠捕获率在10%以下,1hm2沿田埂放置7个毒饵站;害鼠捕获率在10%以上,1hm2放置15个毒饵站。
农舍:一般在猪圈屋和后屋檐各放置一个毒饵站。
7.2.5 投饵量及时间
每个毒饵站放置毒饵25g,注意观察毒饵消耗情况,吃完立即补充。毒饵站可以根据鼠害情况长期放置。
7.3 生物灭鼠
保护利用猫头鹰、蛇、黄鼠狼等害鼠天敌。
7.4农业防治
清除农田(田边)杂草、修整田埂(地埂)、翻耕农田、院落清洁、修建安全粮仓等破坏害鼠栖息环境措施。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表2 农村鼠害调查月报表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