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害研究

您的位置:首页 > 鼠害研究

我国草原鼠害的严重性分析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3-02 16:41:10   浏览:

我国是草地资源大国,有天然草地近60亿亩,面积居世界第二位。草地既是我国重要的农牧业自然资源,又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和 维护草原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草原生态系统消费者亚系统中,鼠类占有重要地位。鼠类作为一类消费者, 在草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食物链中发挥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鼠类对草原适度的啃食是有利于草原生态系统的。但是,长期以来,草原过度放牧、乱垦乱采等人类活动,加剧了草原鼠害的发生。加之近年来全球性气候变暖、干旱加剧、火灾频繁等自然因素的作用,导致草原鼠害频繁爆发,严重威胁当前草原生态环境建设以及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牧民身体健康。

据农业部统计,全国草原鼠害发生面积由1996年的46413万亩增加到2001年的69259万亩,占草原总面积的11.8%,增幅近50%;其中严重发生面积由1996年的28193万亩快速增加到2001年的40805万亩,约占草原总面积的7%,增幅达45%。2002年全国草原鼠害成灾面积比近10年来的成灾面积平均数高出了28%, 鼠害分布范围已遍及青海、甘肃、宁夏、新疆、西藏、四川、内蒙古等13个省区,尤以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所在的‘三江源’地区严重。如青海草原鼠害发生面积和严重发生面积占草原总面积的比重分别为25.4%.和19.2%,宁夏为60%和36%,甘肃为30%和15%,西藏为26%和22%。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内蒙古地区鼠害也频频发生。在灾害发生高峰年,鼠类危害草场面积占可利用面积的64%,即使正常年份也高达 10%—30%。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草原退化 载畜量下降

据农业部估算,全国鼠害所造成的草原鲜草平均每公顷损失450公斤,全国每年损失鲜草122.4亿公斤。在宁夏,鼠害使天然草地质量下降60%,全区每年损失牧草6.21亿公斤。在青海,20世纪90年代末期与80年代相比,单位面积草原产草量下降了10%—40%,局部地区下降达50%—90%。四川若尔盖草原,每亩可食牧草产量由上世纪70年代初的700—800公斤降到现在的320公斤,严重退化的草原亩产牧草仅为80公斤。在鼠害严重的地区,草场植被几乎被消耗殆尽,牲畜无法得到充足的牧草,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害鼠既破坏草原,使草原生产力下降,又与家畜争食优良牧草,从而使草原载畜量减少,给牧区和牧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据估计,全国每年鲜草损失给牧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4.5亿元。青海的海西、果洛等牧区,鼠害草场的牧业经济效益不断下降,菜牛、羊平均胴体重比上世纪80年代分别下降了26%和24.3%,鼠害严重的草场平均每亩产值已不足50元。川西草原仅鼠兔造成的牧草损失每年就高达10亿公斤以上,经济损失达 2亿元之多。

2 草原沙化、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

鼠类所具有的特定选食习性,构成了对草原不同植物种类的取食压力的差异,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植被的演替;尤其在退化草地植被进行恢复治理过程中, 由于栖息地植被条件的改变,又必然导致鼠类群落组成和结构发生连带演替。鼠害是引发草原沙化、退化的关键因素,已成为严重影响草原生态环境建设和农牧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隐患。害鼠终年打洞造穴,挖掘草根,推出地表土丘,覆盖植被,破坏草皮和地表土层,造成地面塌陷、水土流失、砾石裸露和沙化,严重的则造成寸草不生的次生裸地,即“黑土滩”。目前仅四川、青海、甘肃三省的草原次生裸地面积就达9900万亩,甘肃省草原退化面积中有37%是鼠害造成,青海省草原次生裸地面积已占草原总面积的8.7%。

据统计, 我国草场的沙化面积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延伸,已面临严重的荒漠化危机。大面积的草场退化和沙化导致风沙灾害频繁,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沙进人退”的现象,给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带来不利的影响。近年来,包括津京地区在内的我国华北地区已越来越频繁地遭受到沙尘天气的袭击,严重扰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鼠害发生严重的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区则是沙尘的主要来源地。

“三江源”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江河湿地面积最大、生物多样性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据报道,目前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鼠害的猖獗更使三江源地区雪上加霜, 鼠害面积已达3.24万平方公里,占三江源总面积的10.34%。其中黄河源地区鼠害面积18452平方公里, 长江源地区鼠害面积7452平方公里, 澜沧江源地区鼠害面积6496平方公里。 据有关部门统计,“三江”源区“黑土滩”面积现在已达到了119万公顷,沙化面积达到253万公顷, 且每年仍以5200公顷的速度在扩大, 荒漠化速度由上世纪70—80年代的3.9%增至80—90年代的20%。这些沙化的土地现在每年要向长江、黄河输送泥沙1亿多吨。 三江源湿地生态的整体萎缩和退化还严重影响到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安全和发展,约有近 15%—20%的动物物种已受到严重的生态威胁, 该比例明显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目前,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藏羚羊由原来的10万余只下降到了现在的3万余只,马麝已濒临灭绝,白唇鹿、马鹿、雪豹等国家级野生保护动物数量锐减。鼠害猖獗,使本已十分脆弱的高原高寒自然生态系统濒临毁坏,严重影响着长江、黄河、澜沧江中下游地区的工农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全。

(节选自《我国草原鼠害的严重性及防治对策》—张知彬)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管理员登录 /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