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崇选,男,汉族,陕西西安人,生于1962年1月。1985年毕业于西北林学院森林保护专业,一直从事林区鼠害治理研究工作。2000年获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2002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2003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和陕西省“三五”人才,2005 年转为教授。现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鼠害治理研究所所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研所副所长,国家发改委现代农业五组专家组副组长。现任西部森林有害生物治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主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鼠害治理研究所所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研所副所长,中国林学会森林昆虫分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昆虫学会常务理事,国家林业局有害生物治理专家咨询组成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专家咨询组成员,陕西省、青海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森林病虫害工程治理专家组成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北林学院学报编审委员,中国林业出版社高等院校森林资源类与生命科学类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委员,我国森林鼠害治理学科带头人。
科研情况:
先后主持科技部和国家林业局重大项目20多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8部,授权专利9件;成果获批国家级推广项目16项,在全国20个省区推广,覆盖西北95%以上地区,实现了飞播造林全覆盖。近十年,仅在陕西和宁夏就推广5371.12万亩次,年经济效益10.46亿元,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
1.揭示了林木害鼠(兔)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及其成灾机理,奠定了区域施策和精准防控的理论基础。⑴完成了中国林木鼠(兔)害区划,确定了主要防控对象的种群动态、取食区域特性及影响危害程度的关键因素。⑵探明了鼢鼠取食木本植物根系的内在原因;构建了鼢鼠种群特征与人工幼林郁闭度关系的模型,揭示了人工幼林受害严重的机制;发现鼢鼠学习行为是引起鼢鼠危害治理效果地域性差异的主导因子。
2.攻克了林木鼠(兔)害防控关键技术,突破了以灭鼠为主的技术瓶颈,首创了林木栽培全周期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实现了精准防控,技术替代率65.4%,成灾面积20年下降了57.9%。
⑴ 造林期:①发明了8类鼠(兔)害预防装置,构建了植苗造林空间隔离与食物结构调整防控模式,造林后八年油松被害致死率<2.8%;②研发了6个复合抗逆剂配方,创建了直播造林驱鼠抗逆防控模式,飞播造林成效提高9.8%。
⑵ 中幼林期:①研发了16种新型植物源灭鼠抗生育剂和地下鼠诱杀剂,制定了防控参数,创建了地下鼠诱杀与调整林内食物结构措施相结合的粗放经营林地防控模式,防效>95%;②揭示了氮肥释放氨气驱鼠机理,研发了驱鼠抗逆剂微胶囊,建立了以鼠害预防为主的氮肥缓释和纳米型作物抗逆剂微胶囊与施肥措施融合的集约化经营林木抗逆栽培防控模式,对鼢鼠和田鼠防效达91.6%和88.5%。③针对草兔危害特点,构建了以套网和纳米型作物抗逆剂为主的防控模式,套网8年防效>98%,抗逆剂当年防效>82%。
⑶ 挂果期:研制了家猫引诱剂配方和阻止害鼠危害果实装置,创建了以生物防治与阻隔为主的松鼠盗食防控模式,防效分别达86.5%和97.6%。
3.构建了监测预警和绿色防控效果及效益评价体系,组建了国家林木鼠(兔)害防控成果推广网络平台,实现了治理标准化。⑴建立了国家林木鼠(兔)害监测预警及成果推广网络平台。⑵构建了林木鼠(兔)害绿色防控效果与效益评价体系,制定了国家林木鼠(兔)害监测办法和林区重大鼠(兔)害治理方案与技术规程,促进了我国林木鼠(兔)害治理标准化进程。
获奖荣誉:
获陕西省科技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陕西省农业技术成果推广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两度获得国家林业局全国科技先进工作者荣誉,项目组获得全国林业科技先进集体荣誉。
参加何学术团体、任何职务:
中国林学会森林昆虫分会常务理事;
陕西省昆虫学会常务理事;
国家林业局有害生物治理专家咨询组成员;
陕西省森林病虫害工程治理专家组成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西北林学院学报编审委员;
中国林业出版社高等院校森林资源类与生命科学类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委员;
我国森林鼠害治理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