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全国农区鼠害监测与防控技术培训班在云南大理举办

来源:中国鼠害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8-11-04 09:43:35   浏览:

2018年11月1-3日,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办,云南省植保植检站承办的第15期《全国农区鼠害监测与防控技术培训班》在云南大理如期开班。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郭永旺副处长参加并主持会议,培训班特别邀请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所王勇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王登教授、清华-青岛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农业生态大数据实验室韩立亮主任、四川大学郭聪教授、山西省农科院植保所邹波研究员、中国农科院刘晓辉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宛欣荣研究员、四川省林科院副院长刘少英研究员、广东省农科院冯志勇研究员、贵州省鼠害研究协作组杨再学研究员参会。与会专家就国内外鼠害防治技术、利用TBS监测农田害鼠的可行性研究、鼠害物联网智能监测系统的应用、杀鼠剂作用原理及抗性机制、鼠类的最优化集群策略、鼠种分类与识别、农田鼠害损失测定及灭鼠经济效益计算方法等实用技术为全国各省份的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

从各省份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今年全国农区鼠害总体呈中等至偏重发生趋势,呈现明显的边缘化,中部偏轻,东北、华南及西北部分地区呈偏重至大发生态势。害鼠种群密度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粮改经(豆)、稻鱼(虾)循环种养殖区等种植业结构调整地区,部分贫困地区的湖区、库区、山区(半山区),以及农林、农牧交错地带,节水农业开展区域,总体呈现农田优势鼠种变化、发生范围扩大、高密度鼠害点片发生、局部地区危害损失加重的态势。各地优势鼠种表现出明显差异,华北、东北地区优势鼠种从2017年开始数量剧增,农田优势鼠种演替较快,农舍优势鼠种局部地区变化较大。鼠类危害由集中连片危害粮食作物(大范围)转为点片发生(小范围)严重发生,但区域总体鼠密度不高,但危害严重;发生区域由过去的田间普遍发生向种植结构调整区域,农村规模化经营、经济作物、园艺设施转移;鼠传疾病发生控制在一定水平 ,但对广大农民群众的健康威胁仍然较大。

\

郭永旺副处长对为期两天的培训会议总结指出:新时代鼠害防控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树立保生态、护产业、健康宜居的新时代鼠害防控理念。紧跟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植物保护工作者如何把鼠害治理工作更好的服务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大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树立新时代鼠害防控理念是目前面对的重要课题。鼠类作为生态系统食物链中重要一环,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物种多样性有益,但鼠类过度繁殖同样对生态系统造成巨大压力甚至造成破坏。鼠害治理工作亟需解决:是不是所有的田间鼠类都要灭杀?有些鼠种逐渐被列为国家保护动物,选择性的鼠害防治工作要如何开展?鼠害防控经济阈值数学模型如何建立?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在于对害鼠种群发生发展情况的精准把握,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的成熟为此创造了条件,也推进了鼠害监测工作由人工到智能化的进步,鼠害防治工作也由传统的粗放型向精准治理转变。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管理员登录 /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