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农业结构调整中鼠害发生与治理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来源:   发布时间:2017-12-29 09:47:41   浏览: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不断发展,农业鼠害也发生相应变化。“十九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中国的会议精神也为当前形势下鼠害发生和治理提出新要求。12月20-21日,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主办,中国植物保护学会鼠害防治专家委员会承办的农业结构调整中鼠害发生与治理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图片1.png

此次研讨会邀请了中国植保学会秘书长郑传临、新华社上海分社陆斌、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张知彬研究员(欧洲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施大钊教授、全国农技中心副处长郭永旺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王勇研究员及全国畜牧总站、四川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广东农科院、山西农科院、海南农科院、余庆植保站、清华-青岛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等业内多位害鼠防治领域专家学者。

图片2.png

与会专家指出,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不断转型升级,各种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上升、设施农业面积不断增加、农户储粮数量不断增长,促进害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但由于鼠类生态调控能力的稳步不前、各地区灭鼠工作的不平衡发展,致使农田鼠害呈现局部暴发且危害较重的情形。

图片3.png

同时随着全球性环境变化和气候多变,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人为猎杀和过量采伐等行为致使生态系统严重失衡,种群结构遭到损害,天敌数量骤减,鼠类数量剧增,给生态和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严重威胁。

据数据调查显示,区域鼠类群落结构发生改变,鼠间鼠疫检出率也呈上升趋势。近一年马达加斯加确诊鼠疫病例2384例,死亡207例,发病人数创10年新高。我国现有12种类型的鼠疫自然疫地,主要分布于河北、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青海、西藏、陕西、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江西、四川及贵州等19省(区)307个县,其中青海、西藏和云南等地区为鼠疫局部重发生地。

画板 1.png

最后,各位专家深入分析了当前形势下存在主要问题:目前防、治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资金投入主要来源民众集资;人才队伍萎缩严重,各省份基层防治人员缺乏,甚至无专人从事防治工作;科研投入有待加强,随着农药监管的标准提升,目前正面临无鼠药可用、无基层人员监测鼠情的囧境,新型鼠药、重建各级防控队伍和新型监测技术的研发投入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管理员登录 /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