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23-01-29 10:45:10 浏览:
高原鼠兔被称之为高原草地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keystone species)和生态系统工程(Ecosystem engineer)。其与植被之间协同进化已成为当代草原生态学研究热点之一。
研究表明,高原鼠兔的行为活动,诸如采食、挖掘等行为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生物量、植被高度、植被覆盖度均产生不同的积极影响。与此同时,高原鼠兔挖掘的洞穴还为高原上多种动物提供栖息场所,并对依赖于其洞穴生活的动物多样性和分布产生影响。
1 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
高原鼠兔营家族式生活,在草地或草甸中主要挖掘洞穴群居。其在挖掘洞穴过程中会破坏植被根系,造成植被枯萎或者死亡,而与家畜争夺草地优质牧草,进而被视为草场退化的关键鼠类之一。
资料显示,高原鼠兔在牧草生长季消耗的牧草可达9.5kg,并且55只成年鼠兔每日消耗的青草量相当于1只藏绵羊每日消耗的牧草量,但与家畜间产生的具体竞争的食谱未见。
这说明了高原鼠兔在食物选择上可能与家畜存在重叠现象,但仍需大量证据来证实。
夏武平(1986)认为,高原鼠兔的益害是具有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其危害的关键在于种群大小。
高原鼠兔数量较低时可以消除部分毒草和杂草,但数量过高时,所食牧草种类扩大,就会转化为害兽。
2 生态位制造者
2.1 与家畜的关联
高原鼠兔生物量密度比率与种群密度均会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且两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并且家畜的放牧还会对啮齿动物的食物资源产生有利影响。
家畜采食会抑制优势种类牧草生长,给其它杂草类物种提供了生长机会,从而提高啮齿动物喜食食物比例,改变啮齿动物食物资源分布,进而影响啮齿动物的采食和食性。
此外,高原鼠兔的生态行为(如觅食、警戒等行为)也会受到家畜不同土地利用夜宿地和觅食地的影响,即在夏季牦牛夜宿地和觅食地,高原鼠兔的觅食行为频次低于警戒行为频次而冬季牦牛觅食地高原鼠兔的觅食行为频次高于警戒行为频次。
2.2 与肉食性哺乳动物的关联
高原鼠兔的食谱相对于家畜来说较为广泛,对毛茛科、龙胆科杂草类有毒植物采食较多而家畜(牦牛(Bos mutus)、藏绵羊(Ovis aries))主要以莎草科植物作为食物结构的主体,而对有毒的毛茛科、龙胆科植物采食较少,从而避免了高原鼠兔与家畜之间激烈的竞争。
高原鼠兔作为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中的优势啮齿动物。
不仅从植物和草食性、食肉性无脊椎动物中获取物质和能量,而且还为食肉性动物提供物质和能量,为青藏高原上众多肉食动物提供食物来源,主要的天敌为大、小型食肉目哺乳类动物。如藏狐(Vulpes ferrilata)通常将高原鼠兔作为主要食物资源,往往会花20%的时间去主动捕捉高原鼠兔。
高原鼠兔作为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和食物链的关键环节(初级消费者),是高原上多种食肉性哺乳动物的食物来源。它的种群密度和空间分布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高原草地生态系统中肉食性哺乳动物的种群大小和群落结构。
2.3 与鸟类的关联
高原上的常见猛禽大鵟(Buteo hemilasisus)、普通鵟(Buteo buteo)、金雕(Aquila chrysaetos)等均会将高原鼠兔作为主要食物资源。此外,高原上常见的地栖鸟类棕背雪雀(Montifringilla ruficollist)、地山雀(Pseudopodoces humilis)等多种雀形目鸟类,将鼠穴作为其栖息和繁衍后代的场所,以适应植被稀疏且强紫外线的高原环境。
同样,高原鼠兔也会借助高山雪雀(如白腰雪雀)鸣叫作为警报信号以躲避天敌带来的捕食风险。但它们之间的关联模式是互惠关联还是其他关联有待于研究。因此,倘若高原鼠兔的生存风险继续增大或者大量人为灭杀可能会直接影响依赖于营高原鼠兔洞穴栖息的高原地栖鸟类和以鼠兔为猎物的肉食性鸟类。
2.4 与爬行动物的关联
据报道,蜥蜴(Lizard)与鼠兔存在共穴现象。青海沙蜥(Phrynocephalus vlangalii)、西藏沙蜥(Phrynocephalus theobaldi)等爬行动物均会将高原鼠兔洞穴作为栖息地。由此表明,高原鼠兔洞穴的确可以为高原爬行动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场所。但爬行动物是否直接依赖于高原鼠兔的洞穴作为栖息地仍存在争议。
2.5 与土壤动物的关联
高原鼠兔在挖掘洞穴的过程中会将较深层的土壤转移到土壤的表面,改变了该土壤的结构和透气性;洞道结构使外界含氧量较高的空气、水分、有机质等非生物物质和生物类物质会沿着洞道进入深层土壤中,进而可能为土壤动物的生存和繁殖提供条件。
此外,高原鼠兔洞穴数的增加会改善高寒草原上的土壤营养环境与土壤养分含量,这也可能给土壤动物营造适宜的生存生境。
因此,栖息在青藏高原地区常见的昆虫、蜘蛛等小型土壤动物常出没于高原鼠兔的洞口周围,说明高原鼠兔与土壤动物物种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但这个领域的信息却十分匮乏,还需要深入研究。
2.6 与植被之间的关联
高原鼠兔对栖息地选择具有一定的倾向,尤其是植被条件,植被的好与坏会直接影响高原鼠兔生存条件和食物资源。
比如,高原鼠兔在栖息地选择更倾向选择在植被低矮、植被覆盖度比较低的植被类型中,或者选择因过度放牧导致草地草层高度下降,植被稀疏的空间环境。这是因为过高的植被高度和盖度有可能给高原鼠兔的天敌提供隐蔽条件,进而增加高原鼠兔被捕食的风险。
除植被高度和盖度影响高原鼠兔之外,植被生物量的增加或减少也会对高原鼠兔的繁殖期周期、幼崽存活率产生影响,进而间接或直接地影响高原鼠兔种群数量。
寒冷的冬季(植被生物量低)高原鼠兔存活率远大于温暖的季节(植被生物量高);同时,植物群落的改变会促使高原鼠兔原来的食物资源减少、迅速躲避捕食动物和觅食效率降低、警戒行为受到制约,进而增加高原鼠兔被捕食的风险从而使其种群密度下降。
丰富的植被还为高原上众多的小型植食性动物提供食物资源,高原鼠兔也亦如此。
高原鼠兔的一些行为活动对植被产生积极影响,在维持植被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1)高原鼠兔适宜的挖掘活动可以提高植被对土壤养分和光的利用,而且适度的干扰还可以改变土壤通透性显著增加植被物种的丰富度和多样性;
(2)鼠兔适量的采食有助于植物种子的扩散与传播,从而增加高寒草甸植被多样性。所以,植被既可以为高原鼠兔提供充裕的食物资源和舒适的栖息环境,也可以通过相应的植被条件来影响高原鼠兔种群密度。而高原鼠兔则通过适宜的采食和挖掘行为提高植被对土壤养分和光的利用等,从而提高高寒草甸植被多样性。
3 展望
长期以来,由于高原鼠兔挖掘洞道、啃食草地优质牧草的生活习性,常被人们视为草场退化的害鼠。近年来,通过学者们对高原鼠兔生态功能的深入研究,高原鼠兔挖掘活动和食性特点对草地植被、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高原鼠兔适度的挖掘活动可达到松土作用促进土壤水气循环,提高植被丰度和多样性;挖掘的洞穴可为多种动物提供栖息场所;为草原上大多数大中型肉食性哺乳动物和猛禽提供食物资源。
但高原鼠兔与土壤动物、爬行动物以及微生物物种之间的种间关联有待进一步研究。高原鼠兔在草地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地位仍具有研究价值。
4 小结
高原鼠兔作为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初级消费者和生态系统工程师,不仅与植被、家畜、肉食性动物、鸟类、土壤动物及爬行动物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交互,而且还维持和促进草地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图1)。
目前,在高原鼠兔生态功能尚未完全了解透彻的情况下,应该合理控制高原种群数量。以防止人为对其大量捕杀,而引发高原草地生态系统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因此在制定草地管理政策时,应综合考虑高原鼠兔在草地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地位和生态功能,有利于人们对草地系统的管理。
高原鼠兔被称之为高原草地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keystone species)和生态系统工程(Ecosystem engineer)。其与植被之间协同进化已成为当代草原生态学研究热点之一。
研究表明,高原鼠兔的行为活动,诸如采食、挖掘等行为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生物量、植被高度、植被覆盖度均产生不同的积极影响。与此同时,高原鼠兔挖掘的洞穴还为高原上多种动物提供栖息场所,并对依赖于其洞穴生活的动物多样性和分布产生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部分图片和资料均来源于网络,由我方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改正或删除 。文章来源:叶宏帅,米玛旺堆.高原鼠兔与其他物种间交互作用的研究进展[J].湖南生态科学学报,2023,10(01):11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