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23-03-22 14:18:57 浏览:
据全国农技中心组织专家会商分析,预计2023年全国农区鼠害总体呈中等发生(3级),局部呈偏重发生(4级)趋势。其中,中部大部分地区呈偏轻至中等发生(2-3级)、局部偏重发生(4级)。预计全国农田鼠害发生面积约3.33亿亩,比2022年增加907万亩,重发面积约0.33亿亩。农舍鼠害发生约0.88亿户,较2022年增加20万户。农区鼠害总体处于种群数量恢复期,田间鼠密度相对稳定,农林、农牧交错地带,湖区、库区和沿江(河)流域,山区(半山区)以及种植业结构调整区、南繁育种基地等农区鼠害有偏重发生态势。特别是种植业调整地区农田优势鼠种发生演替、发生范围广,高密度种群点片发生,局部地区危害损失可能加重,需密切关注。
一、发生趋势
(一)农田鼠害
1.华北地区:大部轻至中等发生,东部和北部中等发生。
北京轻发生(1级);
天津偏轻至中等发生(2-3级),蓟州区、静海区中等至偏重发生(3-4级);
河北偏轻至中等发生(2-3级),燕山山脉丘陵一带及张承农牧交错区、接坝地区中等至偏重发生(3-4级);
山西偏轻发生(2级),局部中等至偏重发生(3-4级),丘陵山区、农牧交错区域、山坡地、沟壑、中药材种植区等区域中等至偏重发生(3-4级);
内蒙古大部轻发生(1级),局部中等发生(3级),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等盟(市)的部分旗(县)中等至偏重发生(3-4级)。
预计发生面积为:北京100万亩,天津80万亩,河北1132万亩,山西1300万亩,内蒙古400万亩。
2.东北地区:大部中等发生,局部地区偏重发生。
辽宁大部中等发生(3级),设施农业、畜禽养殖区、农户粮食仓储区周边偏重发生(4级);
吉林大部中等发生(3级),山区、半山区及沟渠、草荒地块等及畜牧养殖区和大部分农户等偏重发生(4级);
黑龙江大部中等发生(3级),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鸡西等市偏重发生(4级)。
预计发生面积为:辽宁1100万亩,吉林2898万亩,黑龙江4500万亩。
3.西北地区:大部偏轻至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
陕西大部轻发生(1级),关中北部与陕北部分果园区等大部偏轻发生(2级);
甘肃大部偏轻至中等发生(2-3级),平凉、庆阳、定西、天水、张掖、临夏、白银、武威等市(州)中等发生(3级);
宁夏轻发生(1级),南部山区山林和山地相邻区,中部干旱带同心县韦州镇、下马关镇、海原县、盐池等县农牧交错区轻发生(1级);
青海中等至偏重发生(3-4级),门源县、互助县、湟中县、大通县、都兰县、乐都县、共和县、湟源县、贵南县、平安县、德令哈市、乌兰县、化隆县、海晏县、刚察县、格尔木等县(市)偏重发生(4级);
新疆(含兵团)偏轻发生(2级),喀什、和田、伊犁州、博州、巴州和哈密等地局部及粮食和设施农业主产区局部区域,新疆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焉耆垦区、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第五师双河市84团、第九师塔城、第十师北屯市等玉米种植区及新增大豆种植区等偏重发生(4级)。
预计发生面积为:陕西811万亩,甘肃960万亩,宁夏90万亩,青海470万亩,新疆(含生产建设兵团)560万亩。
4.华东地区:大部偏轻至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
上海轻发生(1级),经济作物、蔬菜作物园艺场偏轻发生(2级);
江苏中等发生(3级),淮北旱作区、沿江高沙土及丘陵地区偏轻至中等发生(2-3级);
浙江偏轻发生(2级),山区半山区及城乡结合部等中等至偏重发生(3-4级);
安徽偏轻发生(2级),沿淮西部和皖东南中等发生(3级);
福建大部中等发生(3级),局部中等偏重发生(4级),农舍周边农田、山垄田、种养结合区及洪水多发区偏重发生(4级);
江西中等发生(3级),赣南、赣西、赣东北山林区的粮食种植区以及环鄱阳湖区域局部偏重发生(4级);
山东偏轻发生(2级),费县、诸城、曹县、阳谷等县(市)偏轻发生(2级)。
预计发生面积为:上海60万亩,山东1000万亩,江苏1600万亩,安徽450万亩,浙江800万亩,江西1400万亩,福建283万亩。
5.华中地区:大部偏轻至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
河南偏轻至中等发生(2-3级),豫东沿黄沙地小麦与花生轮作区及豫西果园中等发生(3级);
湖北偏轻发生(2级),江河湖区、稻田综合种养区域中等发生(3级);
湖南大部中等发生(3级),局部偏重发生(4级),湘南、湘西、沿洞庭湖种植区偏重发生(4级)。
预计发生面积为:河南1550万亩,湖北572万亩,湖南2500万亩。
6.华南地区:大部中等发生,局部地区偏重发生。
广东大部中等发生(3级),局部偏重发生(4级),粤北山区、珠江三角洲局部地区偏重发生(4级);
广西大部中等发生(3级),局部偏重发生(4级),灵山、浦北、宜州市、全州、灌阳、兴安、灵川、环江县、大化县、都安县、江州区,龙州县,兴宾区、藤县、柳江区、横州市、上思等县(区)中等至偏重发生(3-4级);
海南中等发生(3级),临高、三亚、文昌、东方及乐东等市县偏重发生(4级)。
预计发生面积为:广东2300万亩,广西1700万亩,海南150万亩。
7.西南地区:大部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
四川偏轻至中等发生(2-3级),粮经作物主产区、川西高原河谷区、川南丘陵区、农村场镇及农舍周边中等发生(3级);
重庆中等发生(3级),渝东北、渝西地区以及长江、江沿区域偏重发生(4级);贵州中等发生(3级),黔北、黔中、黔东大部分地区中等至偏重发生(3-4级);
云南中等发生(3级),红河、普洱、玉溪、楚雄、丽江、昭通等市(州)局部地区偏重发生(4级);西藏中等发生(3级),拉萨、山南、日喀则、昌都、林芝五地(市)农牧交错区和田埂、水渠边等区域偏重发生(4级)。
预计发生面积为:四川1900万亩,重庆700万亩,贵州700万亩,云南1100万亩,西藏85万亩。
(二)农舍鼠害
全国农舍鼠害呈大部轻至中等发生,局部偏重至大发生特点。其中:
华北大部、西北大部轻发生(1级);
浙江、安徽、江西偏轻发生(2级);
华中大部、西南大部偏轻至中等发生(2-3级);
东北大部、华东大部、华南大部中等发生(3级);
青海、湖南、西藏、广西偏重发生(4级);
辽宁局部地区重发生(5级)。
预计全年农舍鼠害发生户数8792万户,较2022年增加约20万户。
(三)鼠传疾病发生情况
在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下,近年来我国西部干旱地区的温度升高、降水增加明显,有利于鼠类的繁殖及存活,我国鼠疫等鼠传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大。据疾病预防控制局统计数据,2022年1—7月份,全国共发生人感染鼠疫1例、死亡0例,一些地区监测到鼠间鼠疫的存在;流行性出血热3311例、死亡23例;钩端螺旋体病64例、死亡0例。预计2023年农村地区鼠疫等鼠传疾病的发生风险将持续。
二、预报依据
鼠类种群数量的变动受种群自身特点及气候、食物及天敌等环境因子的影响。目前农区鼠情的年度预测预报主要根据上年秋冬季节鼠密度基数,预测翌年春季的繁殖基数大小;结合农作物种植特点、翌年预期的气候变化等特点综合研判2023年农区鼠害的发生趋势。
(一)北方农区鼠密度稳中有降,局部波动较大
总体上,人工夹捕和TBS围栏监测数据均表明,北方大部分地区秋冬鼠密度稳中有降,局部地区波动较大。
华北地区:
北京农田鼠密度最高达2.5%,平均农田鼠密度为0.1%。
天津农田鼠密度最高达2%,平均农田鼠密度为1.1%。农舍鼠密度最高达1.5%,平均农舍鼠密度为1.3%。
河北农田最高鼠密度最高达8.2%,平均农田鼠密度为1.9%;农舍鼠密度最高达5.0%,平均农舍鼠密度为1.6%;重点发生区域为燕山山脉丘陵一带及张承农牧交错区、接坝地区等地。
山西平均农田鼠密度为0.4%;重点发生区域为沁水山区,褐家鼠和小家鼠为优势鼠种。
内蒙古农田鼠密度最高达3%,平均农田鼠密度为1.9%;农舍鼠密度最高达5.0%,平均农舍鼠密度为1.2%。重点发生区域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等地区,优势鼠种为黑线仓鼠和子午沙鼠。
该区域大部分地区的鼠密度相比于上年略有下降。
东北地区:
辽宁农田鼠密度最高达7.0%,平均农田鼠密度为4.0%;农舍鼠密度最高达9.0%,平均农舍鼠密度为5.0%。
吉林农田鼠密度最高达7.6%,平均农田鼠密度为4.3%;农舍鼠密度最高达8.2%,平均农舍鼠密度为4.6%。
黑龙江农田鼠密度最高达15.0%,平均农田鼠密度为6.6%;农舍鼠密度最高达29.6%,平均农舍鼠密度为8.2%。害鼠种类以黑线姬鼠、小家鼠、褐家鼠、巢鼠为主,重点发生区域为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鸡西等。
该区域大部分地区的鼠密度相比于上年有所下降。
西北地区:
陕西农田鼠密度最高达3.3%,平均农田鼠密度为1.1%;农舍鼠密度最高达5.5%,平均农舍鼠密度为1.4%。
甘肃农田鼠密度最高达9.6%,平均农田鼠密度为2.2%;农舍鼠密度最高达5.2%,平均农舍鼠密度为1.2%。
青海农田鼠密度最高达7.9%,平均农田鼠密度为5.4%;农舍鼠密度最高达8.5%,平均农舍鼠密度为6.5%。
宁夏农田鼠密度最高达1.4%,平均农田鼠密度为0.8%;农舍鼠密度最高达2.5%,平均农舍鼠密度为1.4%。
新疆农田鼠密度最高达15.3%,平均农田鼠密度为4.1%;农舍鼠密度最高达25.5%,平均农舍鼠密度为4.9%。
该区域大部分地区鼠密度与上年相差不大。
此外,应用TBS技术监测捕获害鼠结果为:北京共捕鼠322只,与上年基本持平;内蒙古科右前旗设置的2个TBS捕鼠量48只,捕获率同比上升40%;吉林省5个TBS捕鼠量261只,捕获率同比下降22.5%;青海设置的144个围栏共捕鼠6247只,捕获率同比上升13%。
(二)南方农区鼠密度相对稳定,局部地区较高
总体上,人工夹捕和TBS围栏监测数据均表明,南方大部分地区秋冬季鼠密度与往年比整体波动不大,局部地区鼠密度较高。
华东地区:
江苏农田鼠密度最高达16.7%,平均农田鼠密度为4.25%;农舍鼠密度最高达10.7%,平均农舍鼠密度为6.6%;淮北旱作区、江淮及淮北部分有囤粮习惯的农户为重点发生区域。
安徽农田鼠密度最高达5%,平均农田鼠密度为1.6%;农舍鼠密度最高达6%,平均农舍鼠密度为1.9%。
浙江农田鼠密度最高达16%,平均农田鼠密度为3.4%;农舍鼠密度最高达21%,平均农舍鼠密度为4.3%;山区、海岛、养殖场等地为重点发生区域。
江西农田鼠密度最高达6.6%,平均农田鼠密度为2.1%;农舍鼠密度最高达3.2%,平均农舍鼠密度为1.6%。
福建农田鼠密度最高达10%,平均农田鼠密度为3.1%;农舍鼠密度最高达7.3%,平均农舍鼠密度为3.2%;莆田市、龙岩市、南平市、宁德等市为重点发生区域。
该区域中,江苏、安徽、浙江的鼠密相比于上年有所增长,江西、福建的鼠密度相比于上年有所下降。
华中地区:
湖北农田鼠密度最高达0.8%,平均农田鼠密度为0.4%;农舍鼠密度最高达1.4%,平均农舍鼠密度为1%;丹江口市凉水河镇为重点发生区域。
河南农田鼠密度最高达4.7%,平均农田鼠密度为2.6%;农舍鼠密度最高达16.7%,平均农舍鼠密度为2.9%。
湖南农田鼠密度最高达6.0%,平均农田鼠密度为2.9%;农舍鼠密度最高达7.5%,平均农舍鼠密度为2.7%;湘南、湘西、洞庭湖区等地为重点发生区域。
该区域大部分地区鼠密度与上年相差不大。
华南地区:
广西农田鼠密度最高达8.0%,平均农田鼠密度为4.9%;农舍鼠密度最高达9%,平均农舍鼠密度为5.8%。
广东平均农田鼠密度为2.9%;珠三角洲为重点发生区域。
海南农田鼠密度最高达16.0%,平均农田鼠密度为7.6%;农舍鼠密度最高达11.0%,平均农舍鼠密度为3.2%。
该区域中,广西、广东鼠密度相比于去年同期有所下降,海南相比于上年相差不大。
西南地区:
四川农田鼠密度最高达5.5%,平均农田鼠密度为1.95%;农舍鼠密度最高达3.3%,平均农舍鼠密度为1.6%。
贵州农田鼠密度最高达6.9%,平均农田鼠密度为5.1%;农舍鼠密度最高达6.5%,平均农舍鼠密度为0.9%;余庆县、都匀市、安龙县、兴义市、水城区等县(市、区)为重点发生区域。
云南农田鼠密度最高达6.3%,平均农田鼠密度为1.7%;农舍鼠密度最高达5.1%,平均农舍鼠密度为1.3%。
西藏农田鼠密度最高达6.9%,平均农田鼠密度为4.5%;农舍鼠密度最高达10.4%,平均农舍鼠密度为6.8%。
该区域大部分地区鼠密度相比于上年有所下降。
此外,应用TBS技术监测到的害鼠捕获量为:广西设置1个TBS围栏,捕鼠量135只,捕获率同比上升4%;贵州设置37个围栏共捕鼠2496只,捕获率同比下降7%。
三、主要优势鼠种和春季防治最适期
综合各地优势鼠种种群数量及繁殖特征季节规律,预计我国2023年各地农区害鼠的优势鼠种及春季防治最适期与2022年相似:南方大部分地区3月上旬至4月中旬,北方地区4月上旬至5月上旬为防治最适期。
华北地区:以小家鼠、黑线姬鼠、黑线仓鼠、褐家鼠、长爪沙鼠、达乌尔黄鼠、中华鼢鼠为主要优势鼠种,春季防治最适期为4月上旬至5月上旬。
东北地区:以褐家鼠、小家鼠、黑线姬鼠、黑线仓鼠、大仓鼠为主要优势鼠种,春季防治最适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中旬春播前。
西北地区:以褐家鼠、小家鼠、灰仓鼠、黑线姬鼠、中华鼢鼠、高原鼢鼠、子午沙鼠、大沙鼠、根田鼠、达乌尔黄鼠为主要优势鼠种,春季防治最适期为4月上旬至5月上旬。
华东地区:以黑线姬鼠、黄胸鼠、褐家鼠、黄毛鼠、大仓鼠、小家鼠为主要优势鼠种,春季防治最适期为3月中旬至4月中旬。
华中地区:以黑线姬鼠、褐家鼠、棕色田鼠、黄胸鼠、大仓鼠、东方田鼠为主要优势鼠种,春季防治最适期为3月上旬至4月中旬。
华南地区:以黄毛鼠、黄胸鼠、板齿鼠、褐家鼠、小家鼠为主要优势鼠种,春季防治最适期为2月下旬至4月上旬。
西南地区:以黑线姬鼠、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高山姬鼠、四川短尾鼩、白尾松田鼠等为主要优势鼠种,春季防治最适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下旬。
免责声明:以上资料来源于网络,由我方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改正或删除